本帖最后由 yinhuhnt 于 2010-6-29 10:13 编辑 ( L5 S3 v$ d! z: [9 s2 M2 d5 {
/ K0 U! D5 w: H5 L8 v% a
算了那么多盖梁,见过很多的算法,也试过很多算法,下面是一些个人见解:
5 g+ J) m5 ]& B/ A* r! n1、对于温度,一般是这样:对于明盖梁,必须考虑整体升降温和温度梯度的影响;对于暗盖梁只考虑整体升降温的影响,不考虑梯度温度。
9 Y0 v s5 v4 _6 f2、对于计算,建议还是采用桥博或MIDAS等程序,个人觉得桥梁通的辅助工具做的不错,盖梁计算缺陷太多。! x4 y* Z6 l5 w3 N, K
3、对于双层桥盖梁计算,一般可以把一层盖梁作为主截面,一层盖梁作为副截面,这样就可以达到双层加载活载的目的。对于墩高较矮的,框架刚度很大的,温度的影响很大,因此,温度特别是梯度温度的考虑,考虑多少是非常重要的。
7 g7 Q2 w* p2 l, r1 P8 n4、对于活载的加载,以前曾碰到业主要求按简支梁支反力实际加载,在桥博中做起来特麻烦,一般都是直接用MIDAS计算,可以选一联,把上部都模拟进去。经过对比,桥博的横向加载法精度还是很高,是可行的计算方法。
5 }3 k3 h2 y( F9 L3 \/ t5、对于盖梁和墩柱约束问题,建议最好建模时都模拟进去,如果是刚度比较大的框架式盖梁,建议把桩基都模拟进去,根据本人的计算对比,影响很大,所以,还是强烈建议盖梁计算最好不用桥梁通,精确度不高。
, x5 b0 }4 h/ V, L1 ~* T, x因此,一般盖梁计算是这样,采用桥博或MIDAS等正规程序建模(盖梁、墩柱、承台桩基,有需要可以把梁体也建模),根据实际考虑温度;如果是预应力盖梁,钢筋一般满足基本构造即可;对于双层盖梁,建议下层盖梁顶底板均考虑一层扁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