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景观桥梁中,自锚式悬索桥这种桥型可谓是备受推宠,但是,目前自锚式悬索桥的设计施工还不是很成熟,借“ 桥头堡”宝地,提出以下几点,请论坛中各位兄弟姐妹指点一二:
% z" a% |7 S% p) `- r7 j- G) W" g1、成桥缆形的计算。
, S5 `( J7 F$ j8 c中跨成桥缆形是在已知吊索索力和悬索跨径、矢跨比、各索夹纵向位置确定的情况下进行计算的,认为加劲梁的恒载主要由主缆承担。采用分段悬链线可精确求解各索夹的成桥位置坐标(不考虑温度影响)。 1 r: E' m# p E5 k5 V3 @/ g
边跨成桥缆形是在中跨缆形确定后进行计算的,主要依据是主缆在主索鞍的水平力平衡,进行迭代计算可得到成桥边跨缆形。
; a- W. o" L8 p) j. Z3 O) S% _这个较容易实现。
4 u" V; g, X, h1 f8 f2、空缆缆形及预偏量的计算。
. M8 c g7 V/ t, ]空缆状态,主跨和边跨均为一悬链线,为了保证施工阶段的桥塔的安全,一般要求塔顶水平力平衡,这样就可以计算出空缆状态下的预偏量,但是,由于塔能承受一定的弯矩,实际操作中,塔顶的预偏量要小于计算值,这样可以减少顶推的次数。 ( c9 X' Y: O( o9 F
这个也较容易实现。
" q v! |! a" g3、主索鞍位置的确定及主缆无应力长度的修正。
6 a" L$ n P$ Y/ x' I& @主缆跨越主索鞍和散索鞍,其切点位置的确定以及主索鞍的圆心确定,都需要不停的迭代计算。需要求解8个非线性方程,对于空间索面则更为复杂。
$ ~7 O; M: s! X! T* x这一点向论坛中的朋友求救。 : a1 t* o/ E7 y; d
4、锚跨主缆计算。
2 ~8 F6 }/ d2 ]2 U; Z. o锚点和散索鞍IP点间为锚跨,这段索长的计算,需要考虑不同排列位置对索股计算长度的影响。 ) ]& J F* x& Y; d- }
不知论坛中有此经验的朋友在这一方面是如何做的? 5 H$ m1 r: \- {) d* E0 G% `* H' Y
5、施工阶段的吊索张拉优化。
3 n( Y& R9 z4 m8 c4 B自锚不同于地锚,先梁后缆,主缆在自重下的刚度较小,任意一根吊索张拉都会引起较大的变形,这样有可能导致其他位置处得吊杆长度不足,需要接长杆来辅助吊索的张拉,如何优化吊索的张拉方案来使得所需接长杆数量最少或不用吊杆?
! k7 t" q+ I9 Y m不知论坛中朋友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案?可否与大家分享一下。 0 O4 @ t3 p. G$ A+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