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乃至悬索桥总体设计是一个很复杂很综合的问题,首先要适应地形、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也要符合桥面交通和通航的使用要求。50年代以后建的悬索桥充分吸取了Tacoma大桥被风吹毁的教训,以下讨论的参数仅仅是一般情况的参考值,对于有特殊条件和特殊要求可专门研究
* d. {$ u; P) S" ] 一、跨度比 ; ]" b7 \* T# N$ C- @! c" p4 Y
跨度比是指边孔跨度与主孔跨度的比值。其中对单跨悬索桥而言边孔跨度可视为主塔至锚碇散索鞍处的距离.跨度比受具体桥位处的地形与地质条件制约,每座桥都不同。如三跨悬索桥的跨度比就比单跨悬索桥的大一些,这是为了减少边孔的水中墩并减少主孔跨径。
6 l8 B% {7 n. [: M/ d; ?* o% {4 S! p! N
9 r& w4 w1 G! _! \7 w, o
h3 w" I0 [0 k' n3 s% J' c ) o' D4 `- b3 w& j& o' l
由以上两表看来,三跨悬索桥跨度比一般在0.25~0.4之间,但世界上最大的悬索桥——明石海峡大桥在0.51.单跨悬索桥跨度比一般在0.2~0.3之间。为了使在恒载条件下,主缆在塔两侧的水平力相等,要求主缆与塔两侧的倾角相等,单跨的悬索桥的边跨主缆是直拉式,因此,一般情况单跨的边主跨比应该比三跨悬索桥小,单跨的边跨跨径与散索鞍位置还有很大的关系。 , U: y. J( h0 U6 C. j5 ]- q" ]
从结构特性方面来考虑,假设主孔的跨度以及垂跨比等皆为定值,在用钢塔时悬索桥单位桥长所需的钢材重量随跨度比减小而增大;当用钢筋混凝土塔时,跨度比减少增加的延米用钢量很小,当跨度比由0.5~0.3时,增加用钢量约5%,跨度越大时,增加钢用量的百分比越小。 & V7 i( ~ Z9 E4 S+ P& O- m6 O3 l
二、垂跨比 4 |$ w+ G: I& T+ t8 z$ ]- u
悬索桥的垂跨比是指主缆在主孔内的垂度和主孔跨度的比值,垂跨比的大小对主缆中的拉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它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主缆的用钢量、结构整体刚度、主孔竖向和横向的挠度。垂跨比与主缆中的拉力和塔承受的压力呈反比。垂跨比与塔的高度也有直接影响,它们呈正比关系。垂跨比越大,悬索桥竖向挠度和横向挠度都加大。一般都在1/10~1/11之间,铁路桥更小一些。
0 |* S# e/ j0 y7 a3 B 悬索桥的主缆垂跨比除了对结构整体刚度有影响以外,它对结构振动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悬索桥的竖向弯曲固有频率ωb将随垂跨比的加大而减低;悬索桥的扭转固有频率;将随垂跨比的加大而增高;悬索桥扭转与坚弯固有频率比 也将随垂跨比的加大而有显著的增大;悬索桥的极惯距<.>将随垂跨比的加大而减小。
3 V# V1 U$ U0 \8 t, `4 T; L 三、宽跨比 : w3 Z( ~! ]& P0 h) E+ y
宽跨比是指桥梁上部结构的梁度(或主缆中心距)与主孔跨度的比值,对于一般桥型的中小跨度而言,可控制在大于1/30左右,有足够的横向刚度。由于桥梁宽度一般由交通要求确定的,对于特大跨度桥梁就很难保证这个要求了。在统计的悬索桥资料中1000m以上跨径的宽跨比都小于1/30,甚至达1/60,虽然有些桥梁为了增加抗风稳定性,在风嘴外侧再增加挑板或在中央分隔加宽并透风。从表面上来看是加了梁宽,但实际是改善气流条件,增加抗风稳定性而不是为了增加横向刚度的。 3 P( G) `8 O! R( x5 B ^6 c# p: e
8 [5 Z, J5 H9 \, G3 Q! c" P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