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桥上行走 于 2016-1-1 09:50 编辑
: k* |) o/ D4 |4 N* P) b+ R0 n( R5 Z) [% w
容许应力法OR极限状态设计?) G( z1 L* ]: `& e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中钢结构部分(如斜拉索、钢梁)按容许应力法进行设计,而荷载组合及混凝土部分(如混凝土塔、梁)则按基于极限状态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进行设计。
. a, f, ?$ i }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 |+ e6 `, `. u) C
若不合适,存在什么样的缺陷或矛盾?
/ F1 p4 C5 K* Y如何消除这些缺陷或矛盾?
( E# p% A+ N; i/ x2 ~/ }" n2 W目前我只想到两点:
# _8 |- h; K$ U5 \+ R1)标准不统一,可能出现预期以外的破坏模式。容许应力法是基于弹性提出的,即梁式结构最外缘处达到容许应力就认为开始破坏。极限状态设计法是基于塑性提出,可以适度考虑截面有一定的塑性发展;+ P: ^4 f1 j" t5 T8 |) x3 T B% b
2)验算方法不统一,容许应力法未考虑联合概率分布,极限状态设计法考虑了联合概率分布;1 i: s$ \1 c) h. r e* z+ @1 R+ G! t
3)钢混结合部分验算方法不确定。
! a# d6 N; f2 r- n! I8 x+ ]% v$ w- V*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