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随着最后一块预制桥面板精准就位,标志着仁遵高速大发渠特大桥主体建成,为仁遵高速通车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仁遵高速由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大发渠特大桥是仁遵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位于“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老支书的家乡——团结村半坎组,并与“大发渠”相交。
大发渠特大桥全长1427米、主跨410米,桥宽33米,是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其主拱最大吊装重量240吨,整座桥重量超过当前“世界最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大小井大桥,主桥桥面到河面高度约281米,大桥地处峡谷之间,地势险峻,修建十分不易,属施工难度极大的桥梁。
![](data/attachment/portal/202203/30/224252h2236oo6q26hz62d.jpg)
为此,项目技术团队在传统缆索吊装施工方法上开展技术攻关,通过自主设计的大吨位无塔缆索横移装置,顺利解决了山区特殊地形地貌大跨度大吨位缆索吊装施工,也为今后类似峡谷桥梁建设提供参考。 ![](data/attachment/portal/202203/30/224724z9b8yzyuy7f9d7yc.jpg)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公司仁遵项目办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出“风展红旗·仁道至遵”党建品牌,以“大发精神”为引领,着力打造“修桥铺路惠民生”工程,赋予“大发精神”更多新内涵并贯穿项目建设运营全过程。 ![](data/attachment/portal/202203/30/224630tmrsniir24rb28cr.jpg)
其中,将仁遵高速团结特大桥、团结收费站、团结停车区分别更名为大发渠特大桥、大发渠收费站、大发渠停车区,新增“大发·天渠景区”标志标牌。同时,公司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重走长征路、奉献贵州路、坚定中国路薪火相传中,传承弘扬好“两路”精神,代代相传讲贵州公路好故事,在大发渠特大桥实施景观照明亮化工程、在大发渠停车区建设大发精神陈列室,将大发精神融入项目建设,打造靓丽红色旅游风景线。
仁遵高速通车后,遵义市区到仁怀的车程将由现在的1小时30分缩短至30分钟,这条双向六车道的城乡“大动脉”,将真正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子修到家门口,为群众打通一条脱贫致富路,有力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和农土特产外销,增强沿线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助推乡村产业兴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赵雨豪 遵义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宗辉 编辑:杨 露 责编:周 宁 审核:余春玉 本文为遵义晚报采写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本转语音功能仅限200个字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