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桥

darrenma 发表于 2007-4-18 22:28:45
4.
太原晋祠鱼沼飞梁

  人们常用「长虹卧波」、「新月横空」、「瑶环半沉」等词语,形容桥梁的形态和美丽。然而,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圣母殿前水池上的鱼沼飞梁,却是一座构筑特殊,形态也特别美观的石梁桥。

  「鱼沼」即鱼池,就是太原晋祠圣母殿前的矩形水池,池中有很多游鱼,据说自古如此;「飞梁」即桥梁,是架设在鱼沼上的一座桥梁。此桥平面呈「十」字形。东西正桥为平坡式,长18米,宽6米。南北翼桥为斜坡式,各长6米,宽4米。总体形态如鹏鸟展翅,十分优美。桥面两侧均有汉白玉石栏杆。全桥由34根八角形的铁青石柱支撑。桥面上铺着方形砖。正桥和翼桥相交处,便是圣母殿前的平台。此桥初建于北魏之前,现在所见桥梁为北宋遗物,颇为珍贵。

  鱼沼飞梁所在的太原晋祠中,有周代种植的柏树、隋代种植的槐树、唐代刻立的石碑、宋代建造的殿堂和塑造的彩色泥塑像、明清时期的建筑,加上这千古闻名的鱼沼飞梁,难怪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太原晋祠鱼沼飞梁

065.jpg

[ 本帖最后由 darrenma 于 2007-4-19 23:43 编辑 ]
举报 回复
darrenma 发表于 2007-4-18 22:29:30
5.赵州永通桥

  永通桥俗称小石桥。横跨在河北省赵州城西门外的清水河上。此桥的结构、造型,甚至栏板、望柱(栏杆上高出扶手的柱子)的形式,皆和赵州城南的安济桥(又名赵州桥)非常相似,故被人们称为「姊妹桥」;因安济桥规模较大,故俗称「大石桥」,而永通桥则俗称「小石桥」。同时,赵州一带又广泛流传着鲁班造大石桥,鲁班妹妹鲁羌造小石桥之说。

  永通桥是一座著名的敞肩式单拱石桥。初建于唐永泰初年(公元765年)。后经多次维修。1984-1988年大修。桥长34.5米。桥面近于水平。桥面石加工粗糙,利于防滑。桥栏板两端,下有方形垫石,利于排水。桥栏板除常见的单面雕外,还有少见的双面雕。望柱柱头形状除常见的狮子形、桃形、双宝珠形外,还有少见的莲花盆形。全桥雕刻精美,有「小石桥看花草」的说法。

永通桥又名小石桥

066.jpg

[ 本帖最后由 darrenma 于 2007-4-19 23:44 编辑 ]
举报 回复
darrenma 发表于 2007-4-18 22:30:05
赵州永通桥
067.jpg

[ 本帖最后由 darrenma 于 2007-4-19 23:45 编辑 ]
举报 回复
darrenma 发表于 2007-4-18 22:30:43
6.最古的桥梁――赵州桥

  最古的石桥是河北省赵州城南2.5公里处的安济桥(即赵州桥,俗称大石桥,与赵州永通桥并称为姊妹桥。无论在结构技术或建筑艺术上,它在世界桥梁史上都占有崇高地位。
  这是一座敞肩式单孔石拱桥。长64.4米。此桥初建于隋开皇十一至十九年(公元591-599年),至今已有1,500年。这是全中国、也是全世界现存修建时间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座石拱桥。
  元人刘百熙在《安济桥》中写出了这桥的幽美古雅:「水在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安济桥除了历史悠久外,造型更是独特。桥的主拱为拱脚距离较大的弧形坦拱,两个拱肩上又分别建有两个小拱。这种敞肩式(空腹式)拱的采用,在全中国以至全世界都是首次,特点是能增加桥梁的稳固性,同时又扩大了桥的流水面积,减少了洪水对桥梁的冲击。在桥面两侧栏板和望柱上,则雕有竹节、花卉和龙兽图案。全桥造型优美,构筑科学,对中国桥梁建筑影响很大。

赵州桥雕龙栏杆

068.jpg

[ 本帖最后由 darrenma 于 2007-4-19 23:46 编辑 ]
举报 回复
darrenma 发表于 2007-4-18 22:31:34
一孔石拱安济桥
069.jpg

[ 本帖最后由 darrenma 于 2007-6-2 12:44 编辑 ]
举报 回复
darrenma 发表于 2007-4-18 22:32:14
7.
青岛前海栈桥

  青岛前海栈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南的海面上。这是一座由单纯运送货物的木栈桥演变而成的风景桥。此桥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曾增修。1931年再经扩建。桥长440米,宽10米,两侧建有用铁柱、铁链组成的护栏。南端建有顶铺黄色琉璃瓦的八角形回澜阁一座,与著名风景区琴岛遥遥相对。

  此桥北端现已辟为栈桥公园,近景是绿树、草坪、廊亭;再往后是青岛市高低错落的房屋,马路左旋右转,景致独特。同时,这也是观赏日出和海景的好地方。这里的飞阁回澜,更赢得青岛十景之一的美名,吸引不少游人到来。

青岛前海栈桥

049.jpg

[ 本帖最后由 darrenma 于 2007-4-19 23:47 编辑 ]
举报 回复
darrenma 发表于 2007-4-18 22:32:49
8.以诗闻名的古桥――苏州枫桥

  唐著名诗篇《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正是江苏省苏州市枫桥镇古运河上的枫桥。在唐开元年间(公元742-756年),进士张继曾到此地游览,夜间愁绪难眠,静听钟声,因而写下这首著名诗篇。诗句铿锵有力,写景绘声绘色。随着这首唐诗的传播,枫桥也因此名闻天下。

  苏州枫桥是一座半圆形单孔石拱桥。此桥最晚在唐朝前期就有了。后经多次毁建。现在所见的桥梁重修于1985年。桥长38.7米,宽3米,高7米。虽然它在造型和结构上皆非突出,但藉着诗意却也叫人迷醉。

枫桥给苏州人民留下许多文化传说

048.jpg

[ 本帖最后由 darrenma 于 2007-4-19 23:49 编辑 ]
举报 回复
darrenma 发表于 2007-4-18 22:33:26
苏州枫桥
047.jpg

[ 本帖最后由 darrenma 于 2007-4-19 23:50 编辑 ]
举报 回复
darrenma 发表于 2007-4-18 22:33:59
9.
首座中国铁路桥――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是首座中国人建造的铁路桥,它横跨在浙江省杭州市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长1,453米。桥分两层。下层为铁路桥,单线通行。上层为公路桥,宽6.1米。正桥15墩,16孔。此桥于1934年8月8日动工修建,历时三年零一个月,1937年完成。这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这在当时有重要意义。由于钱塘江底沙层很厚,人称「无底江」,因而被外国桥梁专家视为不可能建造桥梁。但中国的桥梁建筑师派人下水摸清江底情况后,排除流沙,使桥墩牢牢地立于江中,最后令桥梁得以建成。而桥梁建设的主持者,正是当代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

杭州钱塘江大桥

046.jpg

[ 本帖最后由 darrenma 于 2007-4-19 23:51 编辑 ]
举报 回复
darrenma 发表于 2007-4-18 22:34:35
10.以传说闻名的古桥――西湖断桥

  《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个故事正是发生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岸边的断桥。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这里卖元宵(即汤丸),不慎将一个元宵掉入水中,被正在修练的白蛇(白娘子)抢在乌龟(法海)之前吃了,法力陡长。后来白娘子在青蛇(青儿)的帮助下,与在断桥相遇的许仙结为夫妻,生活美好。但法海一直怀恨白娘子,屡使毒计,最后将她压在雷峰塔下。随着这则《白蛇传》故事的传播,断桥也就驰名天下了。

  现实中的断桥是一座堤障式单孔石拱桥。此桥最晚在唐代就有了,后经多次维修和重建,至今保存尚好。这里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也是西湖重点景区之一。
  断桥残雪就是著名的西湖八景之一。

断桥另一番冬景

045.jpg

[ 本帖最后由 darrenma 于 2007-4-19 23:53 编辑 ]
举报 回复
darrenma 发表于 2007-4-18 22:35:11
西湖断桥夏荷处处
044.jpg

[ 本帖最后由 darrenma 于 2007-4-19 23:53 编辑 ]
举报 回复
darrenma 发表于 2007-4-18 22:36:20
11.
绍兴八字桥

  这是一座石墩石梁桥,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部。桥高5米,宽3.2米。一桥跨三河,布局巧妙,形状特殊。主桥横跨在主河道上,两端各修上桥斜坡。两座小桥分跨于流入主河的两条小河上,其桥面分别成了两个斜坡的组成部分。这种布局节省了用地,方便了交通,而且又使主桥和小桥两桥相对,斜状如八字,故名八字桥。

  八字桥的设计特点是顺应绍兴城内已有的街道、房屋等布局,善用地形,不拆房,不改街,既能解决交通问题,又不会对城内大兴土木。

  八字桥重建于南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今存之桥,为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再建后的遗物。

绍兴八字桥早年的面貌

043.jpg

[ 本帖最后由 darrenma 于 2007-4-19 23:54 编辑 ]
举报 回复
darrenma 发表于 2007-4-18 22:38:41
浙江绍兴八字桥

042.jpg

[ 本帖最后由 darrenma 于 2007-4-19 23:54 编辑 ]
举报 回复
darrenma 发表于 2007-4-18 22:39:46
12.
临海灵江浮桥

  临海灵江浮桥又名中津桥。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城外的灵江上。这是一座设计、构筑均很科学的古老浮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后经多次重修。1964年改建后,桥长280米,宽5米。此桥濒临大海,受潮汐影响很大。初建时,人们便采用了活动引桥的办法,即在桥的两端,修建了可以伸缩和起落的活动引桥,这样不论潮涨潮落,桥面通行均不受影响。这是中国浮桥建筑中的一件杰作。

临海灵江浮桥(现已不存)

041.jpg

[ 本帖最后由 darrenma 于 2007-4-19 23:58 编辑 ]
举报 回复
darrenma 发表于 2007-4-18 22:40:19
13.
都江堰安澜桥

  此桥又俗称「夫妻桥」,横跨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的内外江上。此桥建于何时已无从稽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宋代以前已有了。安澜桥原为竹索桥,1975年改建为钢索桥。全桥九墩八孔,长340米,宽1.4米,高13米;有底索10根,上铺桥板;有压板索2根,护栏索12根。桥的两端,分别建有石屋、木笼、木绞车和桥亭,以固定并绞紧桥索,让行人通过。

  明朝末年,当地政府为阻止农民起义军,遂把桥拆了。此后人民只能靠渡船过河,但由于江水湍急,加上有渡河把头乘机敲诈,人民苦不堪言,遂把渡口称为「霸王渡」,当时便流传有民谚曰:「走过天下路,难过霸王渡」。到了清嘉庆八年(1803年),有名何先德的夫妇见人民过河苦况,便拿出钱来帮乡民重修安澜桥;人们感念他们的恩德,故把桥唤作「夫妻桥」。

  现在,安澜桥和它所在的都江堰,以及附近的青城山道观群,皆已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安澜桥近景


040.jpg

[ 本帖最后由 darrenma 于 2007-4-19 23:58 编辑 ]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