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欧美桥梁主要成就(1750~1945年)
近代桥梁,指从18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的桥梁。这期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是在1914-1918年,第二次是在1935-1945年),对桥梁造成很大的破坏,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桥梁的发展。
在这个时间段内,欧美桥梁的主要成就是:
1.1.1石拱桥方面,认识到压力线的连续作用,出现矢跨比非常小的多跨连拱,墩宽/跨径最小达到1/16
罗马时代欧洲的拱桥基本用半圆拱,墩厚和跨度的比例大约在1/4左右,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发展了木桁梁和半椭圆形拱桥。在18世纪,欧洲石拱桥达到最高水平。近代石拱桥专家以让-洛多罗夫佩罗内为代表。佩氏发现拱结构中压力线的连续作用,使桥梁技术达到一新水平。所创圆弧拱和英国伦尼所创半椭圆拱,使桥形较美,拱跨度较大,路面较平,技术具有革命性。石拱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坦拱,拱压力线通过各拱石传到桥台,桥墩仅承受相邻两拱水平推力之差,桥墩大大减薄,墩宽和跨径最小比达到1/16,看似梁桥。
法国在1715年成立路桥部,让-洛多罗夫佩罗内领导巴黎土木工程学校达50年之久。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工科学校─巴黎桥路学校于1747年创办时,佩罗内任校长和教师。这是全世界第一所工科大学,她的师生在促使桥梁工作成为科学技术方面卓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