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o3 j6 \7 U! M/ J$ n8 l: n. c
即将安装到位
7 [; w! |; p- \2 {" ?4 L; F* h
q& [2 W' B K6 U/ P
3 V) g, K, y( e# h$ ?1 I- b- ^: B5 [
! v# O9 R; b" D/ D4 M& l, J调整梁片位置
4 a |4 k1 z W T
: z# d6 m6 M7 w& ]. d; Z& y5 V
$ D0 v- M+ H5 H3 S" n, L
! ]' j! P" X6 ^2 M4 d从重卡上吊起梁片 ) R0 z3 u+ v% H6 S2 _; ?
E' {% T8 k1 q2 Z1 i0 }
新南立交上跨桥工程是新南立交工程的一部分,长约1063米,共26跨,梁体全面采用预制钢箱梁,共分5联,总重约9000吨。作为新南立交工程的重要部分,上跨桥设计时速50km,标准路幅宽17.5米,双向四车道。 / B$ u/ o1 f* y
其实,第一联钢箱梁合龙工作在23日夜间就已开始,合龙梁片共分为三块,23日夜间完成的是中间梁片的合龙,24日夜间进行的是两侧梁片的合龙。 2 G% H3 }& x/ Q, A- O' j! p
吊车悬吊" x& O: l. {) {& X; W2 N* E& m
24日23时,重庆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工程所在位置,也就是青枫南路和新南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处,已经开始进行交通管制。“城市环境比较复杂,空间和时间都受限制,我们这次采用吊车悬吊安装的方式,可以说是在各种受限下倒逼出来的一种创新施工方法。”王隼介绍,“为了不影响交通,大十字路口不设临时支墩,用吊车直接把梁片悬吊至大桥的相应位置,然后再由焊接工人焊接。” ; h- _& c5 V3 f$ y4 Y$ U
合龙梁片长度25米,重量80吨,合龙安装精度垂直方向为1毫米,纵向间隙为7毫米,在25日凌晨5时前,就要完成从交通管制到悬吊安装、临时固定焊接,再到设备拆除、管制解除的全过程,不管是对技术能力还是组织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 w ~, }' A- V 温柔施工. M5 A% ?8 H8 O% P B
23时30分,两台吊车和三辆重卡开到施工现场定位完毕,开始吊车配重工作。只见400吨重的吊车立在中间梁片的北侧,正把一辆重卡上的铸铁块往吊车上配装,5位吊装工人有的站在吊车上,有的站在重卡上,各自忙碌,互相配合,却听不到任何大喊大叫或哨子喇叭的声音,一切都在沉默中井然有序。 ; C6 A6 j/ [0 s+ U, K- Q
“这也是在城市环境中施工的要求,要控制噪音,以免扰民。”施工方一位项目负责人介绍,“哨子、喇叭一律不用,包括旗语也不用,都使用对讲机交流,尽量把噪音控制到最小。” o' N0 M/ I4 L9 s+ s
智慧工地, S1 z% t& X# f$ Y1 g
23时45分,配重工作完成,原先装载重卡的车辆开走,让出位置给装载南侧梁片的重卡。刚才忙着配重的工人又开始忙着把吊索与梁片进行固定。 * Q+ [( b3 }& i4 n
25日零时20分,吊车悬吊着梁片逐渐升高,然后隔着中间梁片把吊臂伸过去,进行南侧梁片的就位工作。“这里面体现了先进的科技水平——先运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之后进行虚拟施工,再根据模型生产梁片,这样就可以把误差控制在最小,保证精度。”该负责人说。 - |+ d6 V1 k' Y [) w* I
除了建模,这个智慧工地还在很多地方有所体现。“工地周围有16个球形摄像头,后台可以对施工进行在线监控。我们的安全帽里都有芯片,进入工地的大门后,系统可以进行识别,并据此定位每一名工人的位置,未来还有可能引进人脸识别系统。”该负责人说:“工地周围这些围栏,每根柱子上都有一个喷头,如果扬尘监测系统发现扬尘过大,就会自动喷淋进行降尘。现在一直下雨,它们派不上用场,但这些都是智慧工地的体现。”
9 F, |2 z% ?4 P2 m8 U8 G; z- G! g 明年通车
2 O; D( D) w! R" s- ~ o- [ 凌晨2时,南侧梁片焊接完毕;2时15分,北侧梁片起吊;2时40分,北侧梁片安放就位并开始新一轮焊接;4时,焊接工作完成,吊装设备开始移除;4时30分,施工全部完成,解除交通管制。 * v- C, E) Y U. y+ X4 G1 u
王隼介绍,1063米的上跨桥全部设有隔音屏障,设计有高标准景观灯饰,建成后夜间非常漂亮。桥面用的是橡胶沥青,不仅车行噪音小,行车视线也更好,行车更安全。目前,新南立交整体工程正在加紧推进中,计划2019年上半年建成通车,新南路、星光大道节点处的车辆通行能力将明显提高。待新南立交工程与星光隧道工程均建成后,从上清寺到礼嘉将拥有一条快速路,两地通行时间大大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