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二十冶朱桁:突破工程界粗放式管理的藩篱

山迪咨询... 发表于 2015-5-19 10: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天津二十冶朱桁:突破工程界粗放式管理的藩篱
——对话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朱桁


在南极科考中,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利用BIM技术模型进行受力分析、施工组织,做到施工科学化,既提升施工效率,又避免破坏环境;

在中国最大的烧结机工程——山东日照600平米烧结机工程中,该公司采用BIM技术管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两年的时间,天津二十冶将BIM技术推广应用于15大工程项目,成功地提升了设计和施工管理水平、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降低了对环境影响。

对于BIM 这项新技术的应用,我听过了许多空谈,对于实干者有着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多的尊敬。于是,我来到天津卫,访问天津二十冶,和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朱桁进行了一场关于BIM与工程业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朱总留给了我两个深刻的印象:他身上的管理范浓于他的技术范,因为他总是从管理的视角来看技术;他总在着手于现在,却也始终放眼于未来。

的确,天津二十冶面临着许多管理的和现实的挑战:

一边是4000人的管理队伍,一边是四五万的产业工人;

业务横跨施工、设计、装备和房地产领域;

建设着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可重复的工程;

面临着效率的压力,以及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趋势;

......

事难为,而必为之。人之所以智慧,而在于有理念、用工具。BIM这个可视化的工具的确给天津二十冶带来了新思维和助力,但期间也不乏坎坷和启示。朱总他们关于“小数据与大数据”等的实践与理念也如梦想照进现实。


提升管理是寻找BIM解决方案的出发点

天津20冶当初采用二维设计解决方案,就尝到了它管理应用的甜头。

问:朱总,天津二十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采用BIM技术,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采用这一技术?

朱桁:我们真正应用三维信息模型应该是在2012年,但真正的动因还得从几年前公司采用一款设计软件说起。当时对于天津二十冶来说,钢结构的详图图纸转化是我们决定采用这项技术的动因之一,但在公司层面上,图纸转化只是整个项目流程的一个环节,而施工规划、物料管理等问题,才是挖掘施工效益的根本。按照常规,我们总是根据经验来进行规划和准备物料,实际上最后可能造成惊人的浪费。

事实证明,带管理功能的软件工具不但能提取出工作量,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分析管理功能,这让我们能非常有条理地进行工程组织。后来我们升级到三维信息模型设计,这个特点就更明显了,因为具有信息的三维模型设计让我可以很清楚地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那时候,我们就确定了指导思想,要通过技术手段,把工程数据管理起来,先做好施工管理,再等待时机推广到公司的全面管理。

问:我明白了,其实您是在寻找一个技术工具。

朱桁:是的。企业的效益、成本控制与管理密不可分。管理除了靠制度,靠管理办法,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管理工具。

我们公司是一个比较大的综合性施工性企业,我们的项目不局限在一城一地,而是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到国外,而且具有不可重复性。这样一来管理难度和管理跨度都非常大,这给我们带来的管理挑战可想而知。

问:那什么样的方案能够帮助您解决管理难题呢?

朱桁:很简单,就是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有一种非常好的手段和工具,根据自身的需求实现个性化的管理。比如,让信息流动起来,实现协同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只要有授权,大家都可以按各自的职责分工在同一时刻管一件事。管理运营的人可以同时掌握整个生产线系统上的最新进展,财务人员知道账目的变化情况。只要需要,就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全球任何地点随时掌握企业的运行情况。管理的一大要务就是各方的协同,没有协同就没有高效的管理。

2012年,我们经过对比分析,选中了Bentley的BIM解决方案,特别是它的ProjectWise平台能很好地帮助实现跨地域协同。这个平台还兼容其他公司的管理软件,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成效

成效有的是现在--可以看得见的资金节约;有的是未来--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而提升成效既是关于使用软件的事,也是关于购买软件的事。

问:就我所知,像天津二十冶这么大规模的一个企业,一开始不会把新技术应用到所有的工程项目,那么在选择工程项目应用上采用了什么样的法则?

朱桁:我们有两个法则。一个是选择复杂的工程项目,这样可以把我们的团队人员培养起来;一个是选择有影响的项目,这样可以在行业制造影响力便于新技术的市场推广。我们已经把BIM技术应用在了15个重点项目。

问:在这15个重点项目中, BIM的应用是否产生了您所期待的效益?

朱桁:这些应用一方面是提升了我们对技术的认识,一方面是实现了可视化的管理,这是比较直观的。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项目看到不同的经济回报。就我们入围Be创新奖的山东日照烧结机工程这个项目来说,总体的BIM技术投入有128万,实际上工程费用减少了450万,减少了损失970万。

这些样板项目还给我们带来了市场效应。比如马来西亚的一个项目业主专门提到需要有BIM技术应用经验的单位来实施,最后辗转找到了我们,让我们成为这个项目的参与方,这也是BIM带给我们的效益。

随着这项技术的使用深入,将来不但能减少材料资源的浪费,还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管控,帮助实现精细化管理。在建筑企业,精细化管理讲了很多年,但要做到并且做好,非常难。我认为主要是没有好的工具。

问:购买软件也是一笔投资。在这方面又如何取得比较理想的投入产出比?

朱桁:我们与Bentley公司签订了ELS企业级软件订购协议。根据协议内容,Bentley 软件公司授权我公司无限制使用其ELS软件名录中的所有软件。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按需取用,在成本和功能上都十分合算。


在挑战中实施三步推进法

新技术的使用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其间挑战就如天津二十冶所遇见。但有困难更有办法。

问:在短时间内成功地将BIM应用于众多大型而复杂的项目,这个过程顺利吗?

朱桁:BIM解决了我们的一些管理问题,但要全面推广,还是有相当大的困难。我们的员工数量比较庞大,一边是管理和技术人员,一边是众多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工人,这对于公司管理和技术推广都有一定的挑战。新技术的应用对于项目经理的要求也很高,他不仅需要清楚新技术到底能给他带来什么能力,而且要能很好地应用这种能力。

回顾整个推进过程,我们在大方向上分三步走。第一步先解决认识问题,让大家认识整个系统的先进性以及能给我们带来的价值与益处;在第二阶段,主要解决BIM技术使用与设计问题;第三阶段就是工程应用推广。现在,我们在技术使用和设计能力上已经没什么困难,重点还是在推广应用环节。

在内部的推广手段上,我们采用了技能比赛这样一些方式。另一方面,对于项目经理这样的灵魂人物,我们采用了耐心培训的方式。一次不行做两次,两次不行做三次,一点点总会慢慢成长起来。坚持就是顺利,这是一句不老的名言。我们还与BIM技术提供方Bentley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例如在BIM流程的建立上,Bentley 也给了我们非常使用的建议和帮助。


放眼未来:小数据与大数据的融合价值不可限量

大数据地球人都知道了,小数据往往才是现在所为的,也是现在业务提升所亟需的。从小数据到大数据是天津二十冶的选择。

问:刚才您也谈到了BIM技术对于精细化管理的价值,你对于BIM是否还有更大的期许?

朱桁:我始终看好这个系统将来对整个建筑行业管理的改变,现在的市场竞争不能简单的靠价格高低,价格很重要,成本很重要,但是成本降低不能靠偷工减料,要靠管理。特别是在建筑企业,建筑产品关系到民生,在管控上和质量的追溯上,都要有一些科学的手段。这些系统将来都会给我们提供强大的助力。

我们今天获得的成效仅仅只是BIM效益的金山一角。BIM技术将来大有可为的一定是企业整体管理这一部分。我们也计划进一步研究,将来我们的BIM系统跟企业ERP系统两个数据库的整合,推进两化融合,要充分的把这些很有价值的数据用起来,提高企业的管控能力。

将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我们会发现,BIM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模型,还有嵌在模型中大量的基础数据。这不是散乱的数据,而是最基层的小数据,但随着设施投入使用进入运维阶段,这些小数据系统化地积累,最终汇集成能服务于整个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大数据。有了这些数据,我们才能谈得上智能化的运营和管理。不脚踏实地地做好这些小数据,大数据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智慧城市也就成为空谈。

在我国,BIM概念很火热。作为一个企业,我们不能天天陪人家谈概念,因为陪不起。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从公司的角度讲,就是一定要想办法让BIM给我们的管理带来效益,这才是我们的使命与目标。


后记:朱总所谈到的小数据与大数据关系给我以触动:大数据奢谈的太多了。难道不是吗,没有小数据哪里来的大数据?不从设计和施工的源头开始积累小数据,哪里会迎来工程界的大数据大智慧时代?不积小流无已成江海。

天津二十冶从设计到施工到公司整体管控的路径,也同样给我们以启示。一步一步的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推动,就会在BIM的大道上有启发、有成长、有成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要成就一件大事,往往是从大局着眼,小事着手,过于宏伟的计划往往在初始就会阻碍前进的脚步。现在就迈出第一步开始出发吧,业界的很多小伙伴们都已经在路上!


注:作者系IT与通信市场咨询顾问,专栏作家,电视台评论员。                   



精彩评论倒序浏览

3057查看1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