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预应力钢束中普钢的配筋,不知道有没有权威的指导意见。比如以纵筋为例,有个设计院的图纸是外圈16mm直径的钢筋,内圈12mm,这种配法是凭感觉的吧,是这个设计院一贯的做法吧。这个普钢看起来是构造的做法,不是计算得出的。大家是怎么看的,都说说自己的设计院是怎么做的,比如内圈外圈直径一般多少,纵筋间距一般多少,等等。回复:你所说的外圈,就是指横筋吧。确实,我们纵筋是12,横筋是16.纵筋考虑到纵向受力主要是钢束,钢筋是次要的,配置12的。横筋考虑到横向受力,箱子比较宽的时候,这是要计算的。
4 D6 i5 m/ _" L! z0 S& o. Z(2)预应力连续梁中 普钢的指标有没有个经验值,比如每平米多少kg普钢。
8 h& \% b8 K1 C6 }8 ^回复:这个跟跨度有较大的关系,比如40m,大概在220-240;100m,大概在170-190,单位是kg/m3.每平米指标,不习惯用。
& V1 u( b, i, O(3)横向普钢 又是应该怎么配的
j. t2 q+ x. w! ], Y/ a回复: 同1.
& `. N4 j5 B. h* I2 E& _(4)预应力连续梁和普钢连续梁 的总的钢筋指标,有谁针对不同跨径做过详细对比,每平米分别是多少kg,就是想看下,当多少跨径是二者指标相等,大于多少米时,其中一个指标更经济,更有竞争力。最后再根据预应力钢束的价格比普钢每吨贵一定价钱(好像是贵2000元每吨),就可以大概知道跨径多少米时用普钢还是预应力更有优势。) Z0 g$ V& p9 N* G& H
回复: 理论上这么分析是没有错的。但设计上不会每个桥都这么比较,费神。有个习惯做法就行了,我认为。大于20m,有条件做预应力的,就做上。没有条件的,尽量减少跨径,做RC。
% k1 `9 b# b/ R$ j, M8 J* P0 q+ p(5)就计算而言,预应力连续梁纵向的计算,我们一般只计算预应力钢束的作用。那个普钢的作用在纵向模型中是无法计算吧,大家是根据什么原则确定的。规范中好像也没有说怎么配这个普钢,各个设计院不会是拍脑袋的吧。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Y2 j+ A2 Y+ _* q9 S2 `+ s1 N, F" {
回复:普通钢筋在模型截面折算上也是有作用的。在承载能力验算上,同样会有作用。还是那句话,习惯就是12的纵向筋,横向间距15cm。至于这是不是拍脑袋,规范上有说明。即使是拍脑袋,那是集体专家的智慧。
9 t% E! B3 m2 P) b- F总结,设计上有的地方可以扣,有的地方扣,就是较真。意义不大。: x4 R4 D5 u+ e* G, P5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