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拱桥讫今仍是我国独有、极具中华民族气息与特点的桥型,是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江苏省无锡县的建桥工人首创的一种轻型拱式桥梁。双曲拱桥具有结构新颖、外形美观轻巧、自重轻、省料、造价低廉、便于施工等优点。由于不需要搭设拱架、节省木材、施工进度快、耗费钢材少,这种桥型一出现,迅速在全国得到大量的推广应用。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双曲拱桥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时设计荷载偏低,加上双曲拱由拱肋、拱波、拱板及横向联系按一定顺序组合而成,且肋与波、板的结合面过小、截面受力复杂、整体性差,致使60~80年代建造的大量双曲拱桥梁在运营若干年后就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并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已不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 y. I1 w# j/ n1 p
如何继续、有效地发挥我国特有、且众多的既有双曲拱桥的作用这一问题一直是桥梁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拱式桥具有较大的超载潜能,它们中的大多数经过加固维修可继续使用,甚至能经过拓宽提载来达到更高的设计标准。通过二十多年来对几十座双曲拱桥进行检查发现,该类型桥梁虽然存在多种影响结构受力与使用安全的典型病害,但可以针对各典型病害采取不同的加固和改造技术进行维修加固和处治。如锚喷或现浇砼加大拱肋断面、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加固拱肋等;尤其是改变拱上建筑形式或主拱圈截面形式后还可达到减轻恒载、改善上部结构受力性能和提高桥梁承载能力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