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丹江口库区,有大小桥梁966座,堪称桥梁的博物馆。
仅在汉江上,已建成特大桥9座,还有4座在建。
一座座桥梁,承载着记忆,也见证着时代的伟大变迁。
桥的精神
全城捐款通天堑
越过时空,三十年前,十堰在汉江建一座桥,得举全市之力,政府承担不了高昂的建桥费,还需动员全体干部职工集资。
郧县距十堰城区仅30公里,但那时,汉江俨然天堑,过汉江到北岸郧县,必须得在天马岩码头摆汽渡。因两岸陡峭,常常发生汽车连人一起冲入江中的惨剧。一入夜或风高浪急,汽渡只得封航。
当时的郧阳地委、行署在郧县召开多次会议,下了天大的决心,动议建设汉江大桥。从1986年开始酝酿,到1990年破土动工,到1995年通过验收,前后竟达9年。
当地交通志记载,1989年11月8日,郧阳行署专员王启刚在郧县主持召开“汉江集资现场办公大会”,与副专员徐少杰各当场捐款100元。时任县委书记徐明贵还发表电视讲话,号召全县干部职工捐款。
那是让人不能忘却的记忆:郧县公路段党总支书曹立明从自己出生之日算起,每天捐款一分钱,共计184.17元;74岁的离休干部陈启银正在住院,也拄着拐到指挥部捐了107.4元,表示他超过百分之百地赞成。据统计,当时全县群众为建桥集资累计达228万元。
在那个年代,这座桥的全部建设总费用为5829万元。
桥的悲壮
教训写进教科书
十堰库区建桥史上,也有被记录在教科书中的经验和血的教训。
丹江口大坝下游几百米外,至今还可以看到露出水面的两处桥墩残迹,这座曾经的汉江桥,因当时的技术和实力不足,工程师在设计时将其紧邻大坝,最终酿成惨剧。大桥在建时,曾有人指出,这桥经受不住大坝泄洪。但设计这座桥的工程师自信“没问题”。结果,在大坝首次大规模泄洪时,这座在建桥梁被冲毁了。那名工程师站在桥上,与大桥同归于尽,令人唏嘘。
十堰郧西县早年也曾建设过一座汉江大桥。那是怎样的一座桥呢?就像当年红军飞夺的泸定桥,两岸用锚锁定钢索,在钢索上铺上枕木,汽车就这样通过。这就是建于1988年的羊尾汉江索道桥。因经济落后,当时只能选择建这样的简易桥。因索道高悬空中,无任何支撑与着力点,汽车驶上去晃晃悠悠,整座桥和汽车都在摆动。这座桥直到几年前才被废弃,由新的郧西将军河大桥取代。
十堰,地处鄂西北腹地,是鄂、豫、陕、渝交会之地,沟壑纵横,万山环拱,因为多山的地貌条件,造成了道路交通建设的特殊困难。约在公元前10世纪,这里就有了楚人被迫南迁,翻越武当山开辟出的一条军事路线。因为战争,推动了这里的道路交通建设。
十堰古代桥梁多姿多彩,最早的桥梁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据各县志记载统计,至清末时尚存桥129座。这些桥或官建,或民修,造型各异。其中均县境内的迎恩桥,长62米,宽10.5米,现已淹没在丹江水库中。现存建设年代最早的,是建于元朝泰定元年的武当山天津桥。
桥的崛起
山水画卷纵横连
举全市之力吃力打造一座桥的时代已过去。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工建设后,十堰也迎来了桥梁建设的高峰。
因南水北调而兴的郧阳汉江大桥,人们仍习惯将之称为郧县汉江公路二桥。它横跨汉江南北,主桥形似飞燕展翅,南岸地处茶店镇长岭的塔洼,北岸位于郧山中学东侧的南瓜山,全长2102米,桥宽18米,双向4车道,采用中承式钢管砼系杆拱结构,桥面标高183.7米,四级通航标准。两端接线长1.5公里,总投资25455万元,是当年郧县汉江大桥投资的4倍。
这座桥的建成,标志着郧县人民梦想多年的 “一江二桥三镇”的宏伟构想开始实现,它将使郧县融入十堰城区,实现了与十堰无缝对接。如今,从十堰城区到郧县只要二十分钟。郧县融入十堰市半小时经济圈,对郧县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实际意义和战略意义。
如今,随着丹江口大坝蓄水,郧县县城已成为一个美丽的滨江花园城市,碧绿的汉水环城而过,两座大桥横跨江面,老城区、长岭新区、郧阳岛隔江相望,如鼓浪屿般美丽的郧阳岛将成为文化、旅游、度假胜地。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郧阳新城,已经真正成为车城十堰的“后花园”。
在郧西,今天,一座小小的县城就有38座桥,它们分布在以天河为轴心的大街小巷,承接着南来北往,接通着情感传承。一座座物质的桥,见证了一座城市的风物变迁,岁月流转。正如著名桥梁科学家茅以升所言:“桥是放大的板凳”。尤其是在郧西这样的小城,一条条“板凳”纵横在灯火湖山间,人们休憩往来,“恬静似神仙”,美哉。
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斜拉桥、悬索桥,在十堰应有尽有,这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交相辉映在库区美丽的蓝天白云间。
记者感言
彩练当空舞山河分外娇
桥,路的延伸,美好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哲学里,桥意味着大功德。人们对桥充满热爱、尊敬和向往。为什么?因为它能给黎民百姓带去显而易见且真切长久的实惠,佛家更是把修桥铺路视作乐善布施之一种。
十堰多山,桥是交通线;库区涨水,桥更是生命线。积蓄于千山、流转于万壑的汉水,淹没了低处,漫上了滩涂,减少了人们生活的陆路区间。这时,难道就唯有埋怨空间的逼仄、资源的缩减、出行的不便?
不!没有资源,可以克服和创造。没有路,可以架桥铺展。
郧县汉江桥、郧西汉江大桥、丹江口水库大桥……丹江口库区,近千座大大小小的桥,见证着库区人民对南水北调世纪工程的奉献。这些桥,有的跨江而过,把大江天堑变成通途;有的坐地而起,让路桥贯通四方车马;有的拱起脊梁,迎接百姓北往南来……它们纵横交错,成为天上地下的彩虹,成为丹江碧水的护卫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科技迅猛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稳步推进,使得很多过去不敢设想的宏伟桥梁,有了建造的可能。江河之上、湖岛之间、山谷之巅,很多人们无法跨越的障碍,都有可能被桥梁一一相连,真正实现了“河这边”与“河对岸”的沟通无极限。
水淹没了路,桥又拓展了路,路又改变了城,城又影响了人。城与桥的合作、桥与水的匹配、人与桥的相依,人、桥、水、城的默契合一,正是库区人民依水而居、繁衍生息的生存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库区的桥,不仅是交通四方的物质载体,接通情感的心灵慰藉,更是抵达梦想的坚实阶梯。这个梦想就是“确保一江清水北去”。
为了这,十堰人修百年崎岖之路,造万人往来之桥,把水一般的澄澈情感,融进了现实的桥、心灵的桥、梦想的桥。彩练当空舞,山河分外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