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d_zhoulei 于 2020-11-27 10:56 编辑 + |. ^! u1 w# h2 n: _
6 _( X5 p1 A* n/ |, \5 j
问题一、设置有桩顶系梁的桩长如何定义?
0 \, [1 M) Y, @* m+ {: K现在柱式桥墩,大多在桩顶位置设置有系梁,设计图纸在标注桩长的时候,一般都是标注至系梁顶部位置。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如果按图施工,桩顶混凝土就应该浇筑至系梁顶以上0.5-1.0m(俗称桩头),然后再凿除至系梁顶,系梁施工时,还需要把系梁高度范围的桩基混凝土也全凿除掉。实际上相当于凿了两倍桩头的量。这个实际上是一种浪费。为解决此问题,建议对于设置了桩顶系梁的桩基,计量规则桩长就算到系梁底,设计单位设计时桩长可以仍标注至系梁顶,但应该同时增加一个到系梁底的桩长标注(标注为有效桩长),这样施工时桩头就按系梁底往上0.5-1.0m考虑。计算系梁混凝土时,应该把系梁高度范围内的桩基混凝土一并算进去。这样下来才能闭合上。8 G; P. [; D8 Y; B8 G
) ^. l& I, k6 [' I1 s6 Z问题二:单桩接单柱时桩长如何处理?: [ a# N2 U/ q9 v
2 ]/ Q, a1 s* [& g* m8 S" s5 W桩基直接与墩柱连接的结构,设计单位一般都是墩柱钢筋伸入到桩基里面搭接,这就又涉及到搭接范围桩基混凝土凿除和二次浇筑的问题,造成浪费。但设计规范有规定,桥墩墩柱底部为塑性铰区域,不应在此区域进行纵向钢筋的连接,因此设计不能更改。此种情况下,在设计桩长标注的同时,把墩桩钢筋搭接范围以下部分也增加一个有效桩长的标注,才能解决此问题。
$ U. P' [5 N& @4 j' O& h$ [# ]4 A/ z9 D/ j: P( P: ?9 [
以上两个问题,如果不再乎多凿那一米多的桩头,其实就无所谓了。4 w7 ?* o0 p Z2 p& o+ ]
" |; m& H, u$ |, }. g
& U+ Q9 n' x; U5 R. F$ q
8 o( L- `" l1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