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半个月前,突然在朋友圈里看到长江上一座鲜艳金黄色的大桥照片,一眼被惊到——
酷!武汉人居然造出了颜色这么抢眼的桥,恨不得马上摘下秋天银杏叶去跟它合影。
今天,杨泗港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了!
杨泗港长江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双层公路悬索桥投入超过80亿元建设,全长4.13公里
作为全世界顶尖水准的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出动武汉最厉害的“造桥国家队”,攒足了全城期待。
HANS邀请杨泗港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李兴华一起上桥走了走,从汉阳逛到武昌,细数这座桥幕后的建设奇迹。
猛料太多,今天全部扒给你听。
01.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悬索桥
1700米一跨过江
杨泗港长江大桥连通武昌与汉阳,主跨1700米,江中间没有桥墩,一步跨越长江,比武汉长江大桥全长还多30米,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公路悬索桥。
02.
被「逼」出来的世界纪录
江面不设桥墩,各种船只可畅行无阻
为啥要一跨过江?都是被逼的。 杨泗港大桥和鹦鹉洲大桥之间的江面下,有一条3公里长的潜坝(防洪治水修的)。如果在江水中建桥墩,会改变水流方向,影响治水工程和船舶航行。因此这1700的世界纪录,是被难度极高的造桥环境「逼」出来的。
03.
上下两层,12个车道
行人/自行车/小汽车一起跑
这是长江上首座双层公路大桥,上下均为双向6车道,共12车道。上层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行车时速80公里;下层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车道两旁专设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观景通勤两不误。
04.12级强风吹不倒
在进行建造之前,杨泗港大桥以120:1的尺寸等比缩小为仿真模型,经历了2个月的“吹风”测验,可承受12级强度、百年一遇的大风。而桥梁上高度1.4米的隔离带,是全世界最先进技术制造,防撞能力达到世界最高规格。
05.主缆100年不换可吊起一艘航母
主缆,是悬索桥最重要的承重构件
杨泗港长江大桥的主缆长2850米,共两条,100年不换。主缆,就是把无数条钢丝绑成一股绳,来承受重量。杨泗港大桥的主缆,钢丝都是特制的。直径6.2毫米,91根为一束,271束为一缆,单根主缆可承受6.5万吨拉力,足以吊起一艘航空母舰。
06.主缆首次中国造吊索装了传感器
为了制造这样高强度的钢丝,在青岛搭建了国内首条超强钢丝生产线,这是中国造桥史上首次彻底实现主缆中国制造。主缆下方的连接桥面的吊索,也是中国制造。吊索4根成为一组,每一根上都安装有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到整座桥的受力情况。
07.30万方混凝土可填满150个标准泳池
锚碇深埋地下,将大桥稳稳拉住
两条主缆,最终由锚碇深深锚固于地下,一个锚碇就需要30万方混凝土浇筑,可以填满150个标准竞赛游泳池。锚碇最深处埋入地下66米,比武汉长江公铁隧道最大埋深还深。
08.超高主塔,控温浇筑
杨泗港长江大桥在汉阳和武昌两岸,分别有一座主塔,架起大桥主缆和桥面。 汉阳岸主塔高231.9米,武昌岸高243.9米,比汉口去年刚建成的ICC武汉环贸中心还高将近7层楼。主塔的混凝土浇筑有严格的温度管控,在武汉炎热的夏天,使用专门机器冷却出冰水来进行混凝土浆搅拌,这样严格要求下,大桥足够100年不动摇。
09.挖土一年埋下8个篮球场体量的沉井
建桥也需要"打地基”承重,他们管这叫“沉井”。但杨泗港大桥遇到的难题是,他们“打地基”遇到了黏土层。什么意思?黏土层非常坚硬,要把坚如磐石的黏土层挖开数十米,绝非易事。但他们做到了,汉阳侧沉井地下38米,武昌侧因为在水下,埋得更深,沉井深入地下50米。
俯瞰2号墩沉井内侧,图 @ 郑康
怎么做到的?用李兴华的话说,就是“盲探”,用重锤和超声检测深度,特制的潜水挖泥机抽出地底泥浆,保证沉井平稳下沉。仅武昌岸一侧的沉井就重达6200吨,占地3200余平方米,相当于8个篮球场的大小,稳稳坐于水下。下沉同时在水中继续拼接“长高”,最终总高度50米,相当于17层楼,在它的基础上,才有了200多米高的主塔。而光挖“沉井”这个事,耗费整整一年。
10.36天,大桥现身
戳视频,看桥身组装时的壮观景象
杨泗港长江大桥桥身从无到有,只花了36天。桥身并非在现场“散装”,而是在位于青山的武船重工提前预制。上下两层桥面由钢梁连接在一起,分为49段,每一段重达1000吨。
轮船把这49段钢桁梁拖到江面,由中心向两侧吊装、焊接,像搭积木一样,逐一合拢。2018年岁末,拼接开始,持续36天。冬季武汉常有浓雾,雾气散去,杨泗港大桥突然出现于江面,近乎魔法。
11.
毛体字,金秋黄
主塔涂装全靠手
金黄色的两侧主塔上悬挂着毛体字的“杨泗港长江大桥”桥名
当阳光照入,车行其中,如同划过琴弦
这座桥的明艳黄色名为「金秋黄」,使用了北京的一家公司专门研制的环保涂料。仅武昌岸主塔涂装面积有22000平方米,相当52个篮球场大。为了尽量减少油漆洒入江水,200多米高的两座主塔没有采取机器喷涂,而是以纯人工完成,工人们用滚筒给大桥上色,历经5道工序,每个工序之间要间隔16小时操作。至此,武汉已经集齐9种以上颜色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工业黑、鹦鹉洲长江大桥的国际橘、晴川桥的点绛红……杨泗港长江大桥如金龙出水,为武汉江景再加一分。
12.
“武汉造桥国家队”出品
请逆时针90°翻转手机查看
从武汉长江大桥上空遥望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
中铁大桥局是中国唯一一家集桥梁科学研究、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机械制造四位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
杨泗港长江大桥由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武船重工等单位施工建造,妥妥的“武汉班子”。桥梁的总设计师徐恭义在2018年获得桥梁工程技术届的诺贝尔奖——“约翰·A·罗布林终身成就奖”,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中国人,也是最年轻的获奖者。而建造这座桥的中铁大桥局,是世界上设计建造桥梁最多的企业,在国内外共设计建造了3000余座大桥。
徐恭义(左二)在约翰·A·罗布林终身成就奖领奖现场
一图速览杨泗港长江大桥
01.从汉阳到南湖开车只需10分钟
汉阳和洪山,少见地并排出现于路标上
杨泗港长江大桥北起四新大道,南接白沙洲大道。上层为城市快速路,直接与国际博览中心立交和武昌八坦立交相连。下层为城市主干道,与汉阳鹦鹉大道、滨江大道和武昌八坦路相接。快慢分流、双向通行,串起沌口、四新、洪山、武昌、光谷等区域。正式通车后,从汉阳到南湖,开车只需10分钟,而从光谷到汉阳也只需20分钟。
02.
过大桥逛江滩
环江骑行大武汉
上层桥面的人行步道,采用新研制的塑钢材料
脚感轻盈,同时防晒耐磨
杨泗港大桥上层设人行观光道,即将成为望江观景的绝佳新去处。下层除人行道外,还有专为骑行准备的非机动车道。2年后,白沙洲将建成60万平米的江滩白沙洲江滩。这意味着,家住汉阳,杨泗港大长江桥走一走,就能抵达武昌自在遛弯了。
桥身栏杆上的精美铜雕
而骑行杨泗港长江大桥,你也能连成一条“环江骑行线”:选择一个周末,从汉阳出发,走晴川大道,从匝道上杨泗港长江大桥,下桥后走武金堤路、解放路、武珞路,再上长江大桥,沿途尽览沿江景致,是别样的武汉游览体验。
03.“新二环”形成改写武汉城市格局
武汉新二环
通车后,杨泗港长江大桥加入武汉市“六环二十四射多联”交通布局阵营,与二七长江大桥将形成新的二环线,白沙洲片区可以通过二环线,通达武汉三镇。加上不远处的鹦鹉洲长江大桥所勾勒的新一环线,和白沙洲与天兴洲大桥早已围成的三环线,极大完善武汉城市快速路骨架系统,武汉自此步入新环线时代。
04.七桥同赏,武汉限量版风景
从杨泗港长江大桥朝下游方向望去依次是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二七长江大桥
走到杨泗港长江大桥正中,能看到7座桥:上游的沌口长江大桥、白沙洲大桥,和下游的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二七长江大桥。此属「武汉限量版风景」,世界罕见。
而飞跃至杨泗港大桥高空,俯瞰两江四岸,当今世界造桥界几乎全部类型的桥梁——梁桥、刚构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能一览无遗。 武汉,这座造桥之都,成为当之无愧的“桥梁博物馆”。
1957年,长江上第一座大桥在武汉诞生,全城男女老少涌上街头围观大桥,兴奋得手舞足蹈。
62年后,作为全世界最先进、最顶尖的桥梁之一,杨泗港长江大桥,也加入了长江武汉段十一座大桥的“全家桶”
还记得1995年夏天,长江二桥通车前,爸妈带着我坐公交去看桥。桥面上人头攒动,江风吹起花裙子,没有朋友圈的年代,大家争相抢占C位,拍一张和斜拉索的合影。
家在武汉,每天过江。桥梁,是这座城市最宏伟浪漫的「特产」。它们改变了交通,也不断刷新着城市的打开方式,就像我的摄影师同事,已经迫不及待上桥,拍一张视角前所未有的武汉定妆照。
晴空万里,秋光正好。你看,它真漂亮。
/
编辑 = 张小花
摄影 = 陈丹妮、署名除外
特别鸣谢 = 中铁大桥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