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桥是水的不二情书,那在你眼中,桥应该长成什么样子?
在徐汇滨江“桥”是长这样的↓↓↓
淀浦河桥
淀浦河桥位于西岸的生态休闲区,是徐汇滨江贯通工程建设难度最大、工期最紧也最为关键的贯通节点,总长404米、主跨长度长达108米、用钢量8000吨。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设计结构却十分轻盈,其采用简洁明快的V墩梁式桥方案,并设置双向4车道,预留有轨电车从桥上通行。
淀浦河桥采用独特的空间分层设计方案,主要的车行流线由优雅动感的上层空间提供,同时在主V墩两侧悬挂轻巧起伏的2.5m人行步道供人行通过,将桥梁的主要功能与使用者的体验融合在一起,给行人提供饶有趣味的停留空间。在体验到桥梁结构美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亲水近水的欲望。
日晖港人行桥
日晖港人行桥跨越约70m宽的黄浦江支流,将徐汇与黄浦区的公共开放空间连接在一起,在功能上接通浦西沿江公共空间的断点,承担人行交通的功能。
日晖港人行桥航拍图 摄影:《新民晚报》记者张龙
桥梁两岸分属不同的区管辖,其场所特征也风格迥异,徐汇区一侧延续西岸公共开放空间的宽阔平坦,犹如广场般的公共尺度,而对岸黄浦区南园则是以园林尺度呈现的公园,地形起伏复杂,道路蜿蜒,桥梁的置入需转换两种空间尺度并恰当的连接不同的标高和流线,与此同时桥梁本身亦不能阻挡河流上的船只通行及岸边的人行通道,功能要求颇为复杂。
龙华港桥
龙华港桥于2010年竣工通车,全长345米,其中主桥长165米,总重3220吨。主桥为两跨变截面连续钢结构,并采用全焊接板桁结合形式。结构立面的变化根据景观线形的要求设计,自中间向两侧按曲线过渡,使桥墩和梁形成有机的整体。此结构形式在内河 桥梁设计中尚属首例,同时获得了国家和市级市政工程金奖。
龙华港桥下层桥面和桥身
龙华港桥的外观设计以“龙之脊”为原型,将区域的人文底蕴集合抽象化,以现代艺术的形式进行呈现。白色桥身结构造型大气通透、轻盈美观,宛如一条长龙的脊背横卧于龙华港上方,继续诉说着那个古老的传说。
张家塘港桥
在西岸“南拓”工程中,张家塘港人行景观桥将连通徐汇滨江开放空间南段工程的湿地板块和森林板块,是贯通沿江开放空间亲水徒步路线的关键节点。不仅如此,桥梁建成后还将分流龙腾大道上的部分人行及非机动车,为龙腾大道规划建设有轨电车创造条件。
秉承简约现代的设计手法,桥型采用创新的索桁架方案,桥梁建造采用高强度轻薄型材料,纤细轻盈的结构外形使得整座桥梁和谐地融入周围环境。可谓轻盈优雅、自成一景,简约而不简单。
春申港桥
春申港桥横卧于春申港口,位于西岸的自然体验区,颜艺兼具,可谓是一座极具特色的市政桥梁。桥梁总长128米,宽33.5米,设有双向四车道、人行道和预留有轨电车道。
春申港桥桥身轻盈精巧,拥有简洁现代的典雅外形。而越是简洁的形体越是需要卓越的工业设计能力,在满足结构受力的条件下,通过对杆件和节点等细部的设计和塑形,展现桥梁结构之美的同时,尽显艺术与设计之美。
桥面之上的三角形桁架犹如一对造型干练的轻灵神翼,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稳稳地托住桥身,整个桥梁毫无沉重压迫感。透过三角形桁架,桥梁上的车辆和行人可将两侧风光尽收眼底,勾勒出一副极富现代感的自然人文风景画,为黄浦江畔新添了一张自然人文风景明信片。
正是这样一座座桥梁的建成通行,丰富了西岸的景观环境,促成黄浦江45公里公共走廊的贯通,让这片沃土焕发全新风采,这次感谢这些桥。
来源:上海西岸、上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