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3日,以“五隧两桥”为主的川藏公路318线通麦段正式通车,“通麦天险”成为历史。
如今,走在通麦特大桥之上,打个盹的功夫你就到排龙了,要知道在2016年以前,这十来分钟的时间起码要延长至2个小时。
如果用航拍的方式来记录如今的通麦,它如同盘踞在森林深处的一座大型立交桥。
从小到大的老中青三代通麦大桥。
通麦第一座大桥
2000年,易贡湖发生了特大山体滑坡,将通麦之前建有的一座永久性钢筋水泥浇筑大桥及附近的一些公路冲毁。
318国道的交通瞬间被完全中断,墨脱、波密、林芝三县90多个乡还因此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
为了尽快恢复交通,中间这座通麦大桥便应运而生,但每次只允许两辆车通行,也不能停车拍照。
在长达16年的运营期里,它带无数人经历了通麦天险的险峻……
2013年8月2日,通麦大桥铆索脱落致使桥面垮塌。2名波密村民和2名游客失踪。桥上一辆货车坠入河中,交通中断。
大桥垮塌,老桥重启
就是因为这场事故,曾经一度被遗忘的,最早架起的通麦老桥被再次利用起来。
这座步行桥虽然简陋,但至少保障了当地百姓和部分徒步、骑行游客的正常过往。
从2013年8月2日到2013年9月10日,重启的老桥仅仅服役了不到40天,但在那些日子里,这座颤颤巍巍的小桥,曾是路人唯一的希望。
那些年的“通麦天险”,更有一个骇人的名字——“通麦坟场”。
在易贡藏布江边高悬的峭壁上,路窄坡陡,道滑弯曲,急转颠簸……一旦中途有车发生意外,就会造成进退两难的局面。
更何况,这里还是“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路基不稳,疏松的山体不定时往下滚落土石。
最大的一次,塌方量相当于11座长江三峡大坝的浇筑容量,甚至能让地貌改变,河流改道。
所以“坟场”的称呼不是没有来由的,有数据显示,在通麦天险十多公里的路段上,历年葬身崖底的汽车已经超过2000辆。
当然,这还是不完全统计。
所以即使是在318国道走过无数遍的匠人领队们,曾经在这个路段也依旧胆战心惊。
如今的通麦特大桥,让天险变通途
2015年11月29日,通麦大桥正式通车,如今的通麦大桥,再不用忧虑通麦天险的艰辛,它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通麦特大桥。
2016年4月13日,以“五隧两桥”为主的川藏公路通麦段正式通车,通麦天险终成历史。
如今走在通麦特大桥之上,打个盹的功夫就到排龙了,在2016年以前,这十来分钟的时间起码要延长至2个小时。
通麦特大桥的通车,让我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胆战心惊地前行,另两座桥虽已退役,但依旧被保留着,与通麦特大桥并肩跨立两岸。
若不是这三座桥和背后无数人的努力,也许如今我们的川藏线之旅,还是会像多年前那样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悬崖峭壁间的狭窄路面,咆哮的帕隆藏布江都尽显眼底,它们终究成为了一种记忆,一段一去不复返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