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合拢段施工模拟很关键,对于预拱度的设置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跨度比较大的时候。一般合拢段施工的步骤是这样的:首先,在单T两侧施加重量大致为合拢段重量一半的压重,一般用水箱进行压重;其次,在温度较低,悬臂端挠度变化最平稳时刻在合拢段两侧焊接劲性骨架,同时张拉临时预应力钢束,设劲性骨架以及张拉预应力钢束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梁体纵向的伸缩,以使浇筑后的混凝土在养护期间不受到扰动,保证合拢段混凝土的质量;接下来就是浇筑合拢段混凝土,同时释放合拢段两侧水箱中的水,使结构不致发生较大变形,待混凝土强度达到50%左右,拆除桥上的水箱,同时解除临时支撑及支座的临时锁定;待混凝土强度达85%,张拉合拢预应力钢束。而劲性骨架是在预应力张拉之后才予以拆除的。
如果利用桥博进行模拟分析的话,应该怎样模拟劲性骨架的作用和影响呢?似乎在桥博中并不好实现。看了论坛里很多相关的帖子,但是好像都没有提到这个问题。大家讨论一下。
个人觉得关键是要处理好劲性骨架和混凝土的连接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劲性骨架除了承受纵向的拉压作用,还要承受部分弯矩,因为从焊接劲性骨架开始,结构就已经发生了体系转换,从单T变为了双悬臂结构。如果将劲性骨架模拟成为钢结构单元,那么它和混凝土之间应该怎样连接呢?实际上劲性骨架是通过预埋钢板与混凝土连接在一起的!
自己在桥博中新定义了劲性骨架单元,将其与合拢两侧相连接,但是如何施加约束条件,似乎比较难以处理。首先,约束肯定不能定义在梁段对应的节点上,这样就相当于将该梁段进行了约束,这样做桥博提示将刚度矩阵除零,显然不合理。因为实际上合拢梁段和劲性骨架在焊接之后,竖向将会发生共同变形,而横向则会抑制主梁的伸缩,实际劲性骨架和主梁的约束只在桥面上。我想在平面模型里面,这个问题应该是没办法处理的。必须建立空间模型进行细部分析。
各位有何高见,不妨指点一二。
把建立的桥梁模型贴上来,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模型建的比较详细,相信对大家学习桥梁博士会有所帮助!
转自钢结构上的一篇帖子,也有相同的疑问,没人回答,哪位高人解答一下
[ 本帖最后由 yaxingfeifei 于 2007-6-14 16:1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