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旭日东升 于 2016-5-4 09:48 编辑 7 Q& h# a+ g7 h5 E# s2 W' x
" n* C& f% x" w$ `& h4 w" C 看了你提出的问题,觉得你对预应力知识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还得多看看这方面的书籍。0 A2 w# D% V* ^
初张拉:当将钢绞线置入管道(波纹管)中后,由于钢绞线还是处于自然放松状态,有些位置还不是直顺(扭曲、弯曲);初张拉就是将钢绞线都拉直,处于准备受力状态。由于在拉伸钢绞线时,与管道之间会产生摩阻力,管道越长,摩阻力越大;管道曲线越多,曲率越小摩阻力也越大。所以如果真正将钢绞线拉直处于准备状态,初张拉还是要有一定拉力的。
& h. Z8 b, u8 N& b9 E4 \ 由于管道与钢绞线之间的摩阻力变化因素很多,加上各种梁板的长度随着设计变化,所以钢绞线长度也不统一,因此,大家都习惯将初张拉定为钢绞线设计使用应力的10%。这样虽然对短索有点偏大,对长索有点偏小,但这个概念还是值得建立的。
: m5 D% o$ l" Q. x+ k 终张拉:技术人员一般不这样叫,一般叫“锁定锚固应力”。这其中还有一点要说明,原来的规范有“超张拉”,就是为了克服管道与钢绞线之间的摩阻力,将钢绞线设计使用应力提高5%张拉,这样将钢绞线的弹性拉长比设计使用拉长一点点,在最终锚固时,又将钢绞线回缩到设计使用应力。当钢绞线回缩时,又与管道产生摩阻力,但这个摩阻力与张拉时的摩阻力是相反的,正好可以抵消部分摩阻力,让钢绞线在管道中产生最大效力。, C: b% [; E! A8 W1 ?+ G& F( ^
至于钢绞线在张拉时的伸长量(也叫延伸量),你可以看看《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的第六章内容。
0 G' P6 t! {$ Q9 V- s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