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庄严 右岸柔情”北京古桥

redflag 发表于 2016-1-3 22: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金水桥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桥梁群,它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都象征着这个国度无上的权力,维护着这个国家的运行秩序。然而,七百年间它却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少的桥梁群。五座内金水桥之中,属中间的桥最长最宽,为主桥。在皇权统治中国时期,主桥被称为“御路桥”
                              
14510102348354.png

在封建社会,因水道纵横,北京是一座多桥的城市。一道道横亘水上的桥梁,使老北京的街衢空间变得生动和灵秀。北京的每一座古桥都不仅仅是桥梁,还是这座城市的史书,每一座新添的或消失的桥梁都预示着这座城市的变更。20世纪中期,工业文明像一头野兽般冲进了北京农业文明的诗意水乡,冒着黑烟的火车、会尖叫的汽车宣告了河流的终结,众多桥梁随着河道被填平,被埋入土中。但是,总有一些古桥是工业文明这头野兽所无法吞噬的,因为它们是北京之所以是北京的答案。

14510102555079.png

金水桥 华丽的古典建筑群

金水桥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桥梁群,它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都象征着这个国度无上的权力,维护着这个国家的运行秩序。

13 世纪,元世祖忽必烈从草原踏进北京这座梦境般的城市,并定都于此,开始了他征服世界的梦想。

忽必烈为这个杂乱无章的国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秩序。这套庞大的秩序以他的宫殿为核心,连接他宫殿与外围的桥梁是周桥。

周桥是金水桥的蓝本,它的设计师和主持建造者是一位普通汉人石匠——杨琼。《故宫遗录》中描述周桥:“皆琢龙凤祥云,明莹如玉,桥下有四百石龙,擎戴水中;甚壮。”

百年之后,朱元璋将这座黄金铸就的城市化为灰烬,建立了新的王朝。明朝是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黄金时代。为了匹配这个荣耀的朝代,朱棣修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宫殿——紫禁城。

于是,金水桥的故事开始了。

明皇城的建造者以周桥为蓝本,建造了金水桥。

不过,金水桥并不是一座桥,而是一个桥梁群的统称,分为内金水桥与外金水桥七座桥梁。皇城内太和门广场上的五座金水桥为内金水桥,天安门前的则是外金水桥。从桥梁实际功效来说,金水桥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它是一个为权力、等级、制度而修建的桥梁群。但从视觉上看,湛蓝的金水河与洁白的桥梁,巧妙地为红墙黄瓦的灿烂宫殿增添了天国般的神异色彩。

金水桥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桥梁群,它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都象征着这个国度无上的权力,维护着这个国家的运行秩序。然而,七百年间它却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少的桥梁群。五座内金水桥之中,属中间的桥最长最宽,为主桥。在皇权统治中国时期,主桥被称为“御路桥”,汉白玉望柱上雕刻蟠龙祥云,只有天子方能行走。御路桥两旁的称为“王公桥”,只准宗室亲王行走。“王公桥”左右的则叫“品级桥”,只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行走。

从遥远的大明王朝到今天,金水桥的主人如同这个国家一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中国使用人数最少的金水桥,在今天却变成了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古桥。每一天,从黎明开始就有来自全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游客,成群结队地从金水桥上走过。游客们站在现在的时空里观察着遥远时代的标本,将金水桥藏匿在历史深处的禁忌当成趣谈,也没有必要遵循。

14510102798404.png

银锭桥 时光的柔情

威严的天安门广场、直插云际的国贸CBD 楼群、灯火辉煌的国家大剧院……这就是大多数人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封建时期的六朝古都与今天13亿人的现代化首都让北京必须“高大上”。然而,在北京“严肃”的外表之下,还有着柔情的一面,它就是银锭桥。

什刹海的银锭桥始建于明代,已有500 多年的历史,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银锭桥分别是在1984与2011 年重建的。虽然什刹海很大,但银锭桥却是一座非常小的古桥。什刹海分为前海、后海、西海,就像是三节莲藕,而银锭桥就是连接前海与后海的结儿。银锭桥正如它的名字一般,形似银元锭,长12 米、宽7 米、高8 米、跨径5 米。这座放在北京众多壮观古桥中的小桥,在外观上毫不起眼,却是北京最好的观景点。站在银锭桥上向西望去,水面宽阔,烟水苍茫。北京又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有着众多文人墨客。于是,银锭桥凝固在众多诗词之中,成为了中国知名的文化古桥。

银锭桥的桥头有一块巨石,巨石上刻着“银锭观山”四个字。“银锭观山”是燕京八景之一,在过去的北京,若站在平坦的银锭桥上西望,可一览西山浮烟晴翠的如画美景。如今,每天都有众多游人站在巨石旁合影,但人们却无法感受银锭观山的意境。当然,即使没有诗意中的西山,“银锭观山”这四个字本身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它由中国伟大的书法家杨萱庭所提,他还为瞿秋白、李大钊等伟大的革命家陵墓书写过碑文。

今天的银锭桥早已成为北京耳熟能详的旅游景点,但在旅游产业发展之前,它闻名于世的故事却充满了血腥气息。宣统二年(1910)二月二十一日,汪精卫、黄树中、罗世勋三人在银锭桥下埋炸弹,欲刺监国摄政王载沣(中国实际的统治者)。刺杀失败,三人被捕,清朝法庭判汪精卫“大逆不道,立即处斩”。汪精卫在狱中写下《慷慨篇》:“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虽然这次刺杀失败,清王朝依然坍塌。历史是无法评价的,载沣逃过一劫,而刺杀他的汪精卫晚年却成为了大汉奸,只有银锭桥的风光依然迷人。

在北京,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稚气未脱的孩子,都喜爱银锭桥。在天空晴朗的日子,银锭桥上总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老人凭桥远眺,寻找那不在视野中的西山与岁月。今天的北京情侣们依然像他们的父辈一样泛舟后海,从银锭桥洞下划过,情定银锭桥。在银锭桥的东边,道光二十八年创建的烤肉季老字号餐厅依然门庭若市,飘出淡淡的历史芳香。桥边的酒吧里放着时尚的摇滚,鸽子盘旋在古老的湖面,时光凝固在银锭桥。

相比于北京其他历史悠久的建筑,银锭桥的历史显得如此的“轻佻”,五百年的风云在它脸上看不到一丝皱纹。银锭桥和历史无关,和现在无关,它只是这座城市最柔情的一面。

14510103022504.png

卢沟桥 岁月的魔法

七百多年前,一位叫马可·波罗的旅行家穿越了半个地球来到北京。这次旅行并不轻松,但硕果足够丰盛,他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来到北京之后,他成为了元朝的一位官员,再之后有了震惊西方的《马可·波罗行纪》。在书中,他描述了一个黄金一般的国度,通往这个国度的中心由一座宏大的石桥连接,中国人叫它卢沟桥,西方人叫它马可·波罗桥。

卢沟桥是南北各省货物入京必须经过的桥梁。

卢沟桥对于北京并不是一座桥梁那么简单,它是北京的经济命脉,也是帝王们统治北京的基础。但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封建社会时期,想要在永定河上修一座大桥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更何况修一座长266.5 米,宽7.5 米的卢沟桥。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公元1189 年时,卢沟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六月,金朝的第五位皇帝金世宗完颜雍下令在永定河上修建大桥。明昌三年(1192)三月,大桥完工,取名“广利桥”。广利桥就是后来的卢沟桥。在金朝之后,元明清三朝的统治者,蒙古人、汉人、满族人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明白卢沟桥对于自己政权的意义。因此,元明清的统治者像呵护他们的宫殿一般,非常重视卢沟桥的维护。在有史料记载的历史中,卢沟桥从明代自永乐十年(1412)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共修桥6 次。即使如此,卢沟桥依然在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重建。

之后至光绪年间,卢沟桥又修建了7 次,这就是人们今天所看到的卢沟桥。

卢沟桥既是北京封建时期使用价值最高的古桥,也是北京风景最美的古桥之一。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就需要在卢沟桥上赏析。除了秀丽的自然景色,卢沟桥的另一人造景观也堪称一绝——石狮子。或许,石狮子是最没有惊奇感的人造景观,直到今天依然遍布中国各地。但是,只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是如此的“霸气”,如此的与众不同。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并不是在同一时间雕刻的。这项工程从金朝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增补两组石狮子。

因此,卢沟桥上众多的石狮子在细节之处也各不相同,懂石刻艺术的人们能很快分辨出每只石狮子出生的朝代。

北京民间有句歇后语,叫“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数不清的原因并不是老百姓数学不好,而是因为除了大狮子外,还有很多小狮子,有的在大狮子脚下,有的在身下,有的还爬到了背上……像玩捉迷藏一样躲着人们的清点。数百年间,无人知道卢沟桥石狮子的准确数量。直到1962 年,北京文物工作者对卢沟桥的石狮子进行统一编号,才数清了共有485 个石狮。但是,到了1979 年复查又发现多了17 个,再之后1983 年再复查又少了4个。为什么专业的文物工作者也数不清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呢?因为,即使石雕也无法抵抗时间的魔法,八百年的岁月让它们成为了永远的谜题。

有故事的北京古桥

后门桥:后门桥位于地安门外大街,桥跨什刹海进入玉河处。始建于元代,木结构,后改为石筑。桥为单孔石拱桥,为元大都城内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是研究北京漕运的标志。现桥面已铺沥青路,仅存两侧栏板,河道已填平建房。

高粱桥:高粱桥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偏北300米左右。是1292年所建石桥。明清之时,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两岸绿荫下赏景,桥头酒肆、茶馆中游客盈门,为京师郊外一处胜景。

七孔桥:七孔桥位于京郊昌平县胡庄东面,为明代石拱桥,1953年被毁,1958年在原桥址按原样重建。

桥长112.72米,高11米,共7孔,每孔净跨10米。上部结构为石拱,下部结构为石墩台,桥面两侧有汉白玉雕琢的云头和龙的图案。

清河桥:清河桥位于德胜门外小关至清河镇南口御道上跨清河而建,为三孔联拱石桥,原名广济桥。明史记载该桥建成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古石桥基本完整。联拱和桥基建法独特,这样的做法迄今在全国尚未发现有第二座。现桥为1984年重建在原桥的东南方小月河上。

朝宗桥:朝宗桥俗称沙河桥,位于京郊昌平县城南10公里、沙河镇北500米巩华城旁,跨北沙河水(温榆河),与横跨南沙河水上的“安济桥”相对。七孔石桥,全长130米,宽13米,中高7.5米。该桥是京师通往明陵的大型石桥,又是通往塞北的交通咽喉,与卢沟桥、永通桥(八里桥)并称“拱卫京师三大桥”。

榆河桥:榆河桥位于海淀区永丰乡西玉河村北约500米处的榆河河道上,又名永福桥。早在元代即已建有桥梁,原桥为木制。清康熙年间,因大学士明珠葬于附近,其家人遂重修此桥,易木为石。桥上的石栏今多已佚失。两岩桥头处砌有石驳岸。桥东有西玉河汉墓群。


精彩评论倒序浏览

4364查看1评论

薛万新 发表于 2016-1-9 10:46:43
庄严 又柔情。。。。。。历史。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