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 s- Q) n9 ^2 D! N% H* n3 e7 ]$ j, K" j- _
: |/ W7 u3 x5 Y9 |+ l! ?$ i
- E: o4 C3 l. q! B9 e钢结构论坛网上登载了一组2005年在我国某教学楼上面安置的阻尼器。这组阻尼器从外表上看,除了有生锈的斑点外, 在阻尼器活塞杆的进出处都裹上了塑料薄膜。这应该是漏油表面的处理。
1 h( W- `; _" m, D! d这就是我在前文所说的阻尼器如果漏油,内部压力全部丧失,阻尼器也就不可能正常工作。 & T% `. U8 R6 @8 k
如果对这个结论表示怀疑,建议将阻尼器取下一个,在阻尼器试验台上,进行一下简单的动力测试。
# f4 B) Z! g3 T9 S; }4 G( J# S大家也可以对比一下美国泰勒公司的类似年代的阻尼器图片: 1 ?/ n l2 f) E0 x5 g
' E, N' {- L2 j1 q. A请大家不要忘了, 我们安装的阻尼器在地震发生时是关系着建筑是否倒塌,人员是否能活命的。 也正因此,在美国没有制止这种“垄断”的产品,大家几乎都采用泰勒公司的液体黏滞阻尼器。 在多地震的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虽然曾经研究试制过不同品牌的阻尼器,可现在绝大多数用于抗震的需求还是采用美国泰勒公司的阻尼器。 ( d) k1 a( m$ C7 T4 S/ M$ t
只有我国蓬蓬勃勃地发展了十几个国产的液体黏滞阻尼器产品。 0 L0 R/ `+ Q; v* ?" H& ^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 盲目发展、耗资巨大、后果严重!. ~8 ]! C0 e3 f9 c n: E! {
( c2 ?4 ]" Y& @/ Q! g9 O% A'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