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米宽16米跨整体式现浇板计算分析_多种方法

zyq_csu 发表于 2012-9-7 21: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yq_csu 于 2012-9-7 21:37 编辑

欢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谢谢!
一、结构描叙及车道数的选择
桥梁标准跨径16米,计算跨径15.5米,桥宽12米,桥面净宽11米,梁高0.85米,矩形断面。
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Ⅱ级,冲击系数0.291。
车辆双向行驶,依据通规P25表4.3.1-3,车道数取值为2。
由于净宽11米,按车辆横向布置,布置2车道后,剩余宽度为11-2.5*2-0.6=5.4米,活载偏载严重,采用2车道恐无法反应真实受力情况,故同时也用3车道进行比较。
二、计算方法
1、桥规4.1节专门对板结构的内力计算进行了阐述,采用车辆荷载,但这一条和通规4.3.1的“桥梁结构的整体计算采用车道荷载”有冲突吧?
2、用midas软件按梁单元进行计算,不考虑偏载系数,得到转角。
3、用midas软件按板单元进行计算,横向和纵向均划分为16个单元,考虑汽车的实际布置。
4、按梁单元手动计算内力,不考虑偏载。
5、按梁单元手动计算内力,考虑荷载偏载引起的转角,通过转角求得位移,通过位移求得荷载放大系数,转角用Midas进行计算。
6、所有计算仅针对活载部分。
三、按桥规4.1计算
3.12004规范的车辆荷载
1、跨中分布宽度:Max (15.53+0.6+2*0.15,2*15.5/3)=10.33米。10.33>1.8,存在重叠的情况,按2车道计算:10.33/2+2.5*2+0.6+0.5-(2.5-1.8)/2=10.915
按2车道计算:10.33/2+2.5*2+0.6+0.5-(2.5-1.8)/2=10.915
按3车道计算:10.33/2+2.5*3+0.6*2+0.5-(2.5-1.8)/2=14.015米>12,取12米。
2、支点分布宽度:0.6+0.15*2+0.85=1.75米,存在重叠的情况,分布宽度=1.75+1.3=3.05米。
3、变化点坐标:(10.915-3.05)/2=3.93,(12-3.05)/2=4.475。
4、跨中单位宽度荷载:2*2/10.915=0.366(2车道),3*2*0.78/12=0.39(3车道)。
5、近似弯矩(车辆荷载排队接起来):
Mm_max=718.4375
2车道:718.4375*0.366*(1+0.291)=339.5
3车道:718.4375*0.39*(1+0.291)=361.7
6、近似弯矩(纵向只有一个车辆荷载):
2车道:140*2/2*0.366/2*15.5/2*(1+0.291)=256.3
3车道:140*2/2*0.39/2*15.5/2*(1+0.291)=273.1
7、结果
第六条计算结果与板单元的车道荷载计算结果比较接近,第五条偏大,第六条大约是第五条结果的0.75倍。但是车辆荷载情况下,公路-Ⅰ级和公路-Ⅱ级是一样的了?
3.2老规范的汽-20荷载。
1、由于新规范的车辆荷载无法区分等级,也有些人采用老规范的汽-20替代公路-Ⅱ,依据规范条文解释,新老规范的效应也比较接近。
2、计算结果待续。。。。。
四、梁单元计算(不考虑偏载系数)
1、单车道加载,最大弯矩1138.2kN·m,折合单宽弯矩94.9 kN·m,转角0.0001649,跨中位移-1.3297mm。
2、双车道加载,最大弯矩2276.3kN·m,折合单宽弯矩189.7 kN·m,转角0.0002095,跨中位移-2.659mm。
3、三车道加载,最大弯矩2663.3kN·m,折合单宽弯矩221.9 kN·m,转角0.0001634,跨中位移-3.111mm。
图片2.jpg
五、板单元计算(偏载)
1、单车道加载,第一个车道偏心4.25m,单位宽度最大弯矩172.1kN·m。
2、双车道加载,第二个车道偏心1.15m,单位宽度最大弯矩265.6kN·m。
3、三车道加载,第三个车道偏心-1.95m,单位宽度最大弯矩265.6kN·m。
图片1.jpg
六、梁单元手算(正载)
1、单车道加载
跨中弯矩:
(10.5*15.5^2/8+(180+180*(15.5-5)/45)*15.5/4)*(1+0.291)*0.75=1138.3 kN·m
跨中位移:
(5*10.5*15.5^4/384+(180+180*(15.5-5)/45)*15.5^3/48)/18423750*1000 *(1+0.291)*0.75
=1.32mm
2、三车道加载
跨中弯矩:
(10.5*15.5^2/8+(180+180*(15.5-5)/45)*15.5/4)*(1+0.291)*0.75*2=2276.5 kN·m
跨中位移:
(5*10.5*15.5^4/384+(180+180*(15.5-5)/45)*15.5^3/48)/ 18423750*1000 *(1+0.291)*0.75*2
=2.64mm
3、三车道加载
跨中弯矩:
(10.5*15.5^2/8+(180+180*(15.5-5)/45)*15.5/4)*(1+0.291)*0.75*3*0.78=2663.5 kN·m
跨中位移:
(5*10.5*15.5^4/384+(180+180*(15.5-5)/45)*15.5^3/48)/ 18423750*1000 *(1+0.291)*0.75*3*0.78
=3.0885mm
七、梁单元手算(偏载)
1、单车道加载
程序计算转角0.0001649,板边位移12/2*tan(0.0001649)= 0.000989mm,折合弯矩1138.3/1.32*0.989=852.86 kN·m,折合单宽弯矩71.1  kN·m
实现率:(94.9+71.1)/172.1=0.9646。
2、三车道加载
程序计算转角0.0002095,板边位移12/2*tan(0.0002095)= 0.001257mm,折合弯矩2276.5/2.64*1.257=1083.9 kN·m,折合单宽弯矩90.3  kN·m
实现率:(189.7+90.3)/265.6=1.054。
3、三车道加载
程序计算转角0.0001634,板边位移12/2*tan(0.0001634)= 0.0009804mm,折合弯矩2663.5/3.0885*0.9804=845.5 kN·m,折合单宽弯矩70.5  kN·m
实现率:(221.9+70.5)/265.6=1.1009。
4、需要解决的问题
转角如果可以手算的话,就可以手算出荷载放大系数了。
八、荷载放大系数(偏载系数)
1、单车道加载:172.1/94.9=1.81
2、双车道加载:165.6/189.7=1.4
3车道加载:265.6/221.9=1.2
九、结论
从分析可以看出,采用3车道计算,并使用1.2的荷载放大系数,可以比较准确的进行验算,采用2车道验算的话,偏不安全。
板单元横向尺寸约0.75米,如果再细化,也许弯矩会更大,横向尺寸应该1.0米左右比较合适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堡币 +5 威望 +2 收起 理由
redflag + 5 + 2 很有意义的发帖!

查看全部评分

精彩评论倒序浏览

7057查看3评论

redflag 发表于 2012-9-10 09:59:19
1、桥规4.1节专门对板结构的内力计算进行了阐述,采用车辆荷载,但这一条和通规4.3.1的“桥梁结构的整体计算采用车道荷载”有冲突吧?
2、用midas软件按梁单元进行计算,不考虑偏载系数,得到转角。
3、用midas软件按板单元进行计算,横向和纵向均划分为16个单元,考虑汽车的实际布置。
4、按梁单元手动计算内力,不考虑偏载。
5、按梁单元手动计算内力,考虑荷载偏载引起的转角,通过转角求得位移,通过位移求得荷载放大系数,转角用Midas进行计算。
6、所有计算仅针对活载部分。

个人观点如下:
1.桥规4.1针对的情况是“行车道板”的局部计算,不是所谓的板梁桥的整体计算,所以你这个桥采用车道荷载没问题。除非你要算板的冲切等局部计算。
2.两对边支承的板,采用单向板计算,所以设计采用梁单元即可,如果觉得不安全,可以适当考虑偏载的影响
举报 回复
lifubao200... 发表于 2012-9-13 11:33:45
整体计算采用车道荷载这个是没有疑问的,具体是两车道还是三车道可根据实际情况偏不利考虑;
计算建模应采用梁单元。同时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来保证计算模型的成立。比如在板设置一定的暗梁。
举报 回复
FFg 发表于 2012-12-6 16:32:33
学习了,楼主分析的很到位,感谢分享自己经验,这下好好学了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