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的破坏模式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因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破坏,一般都由地基土的剪切破坏引起。试验研究表明,它有三种破坏模
式: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切剪切破坏,如图 8 - 1 所示。
整体剪切破坏是一种在基础荷载作用下地基发生连续剪切滑动面的地基破坏模式,其概念最早由 L 普朗德尔
(Prandtl , 1920) 提出。它的破坏特征: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近似线弹性 (p — s 曲线的首段呈线性 ) 变形;
当荷载达到一定数值时,在基础的边缘以下土体首先发生剪切破坏,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剪切破坏区也逐渐扩大,
p — s 曲线由线性开始弯曲;当剪切破坏区在地基中形成一片,成为连续的滑动面时,基础就会急剧下沉并向一侧
倾斜、倾倒,基础两侧的地面向上隆起,地基发生整体剪切破坏,地基基础失去了继续承载能力。描述这种破坏模式
的典型的荷载一沉降曲线 (p — s 曲线 ) 具有明显的转折点,破坏前建筑物一般不会发生过大的沉降,它是一种典
型的土体强度破坏,破坏有一定的突然性。如图 8 — l (a) 所示。整体剪切破坏一般在密砂和坚硬的粘土中最有可
能发生。
局部剪切破坏是一种在基础荷载作用下地基某一范围内发生剪切破坏区的地基破坏型式,其概念最早由 K .太沙
基 (Terzaghi , 1943) 提出。其破坏特征是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在基础边缘以下开始发生剪切破坏之后,随着荷载
的继续增大,地基变形增大,剪切破坏区继续扩大,基础两侧土体有部分隆起,但剪切破坏区滑动面没有发展到地
面,基础没有明显的倾斜和倒塌。基础由于产生过大的沉降而丧失继续承载能力。描述这种破坏模式的 p — s 曲
线,一般没有明显的转折点,其直线段范围较小,是一种以变形为主要特征的破坏模式,如图 8 — l (b) 所示。
冲切剪切破坏是一种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发生垂直剪切破坏,使基础产生过大沉降的一种地基破坏模式,也称刺
入剪切破坏。冲切剪切破坏的概念由 E . E .德贝尔和 A . S .魏锡克 (De Beer , Vesic , 1958) 提出,其
破坏特征是,在荷载作用下基础产生较大沉降,基础周围的部分土体也产生下陷,破坏时基础好象“刺入”地基土层
中,不出现明显的破坏区和滑动面,基础没有明显的倾斜,其 p — s 曲线没有转折点,是一种典型的以变形为特征
的破坏模式,如图8 — l (c) 所示。在压缩性较大的松砂、软土地基或基础埋深较大时相对容易发生冲切剪切破
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