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ewenlong2008 于 2011-10-19 22:44 编辑
将空间问题简化为平面问题计算时,会提出这两个概念。 首先,这两个概念是针对两种不同形式的桥梁,横向分布系数对应于预制梁(板梁、T梁、小箱梁),即很多片梁由铰缝或横梁连接起来的;横向分布调整系数对应于现浇梁(主要是箱梁),即只有一片整体梁。 一、横向分布系数m m的概念:由于多片梁组成桥梁,荷载在桥宽范围内几乎是可以随意布置的,故各片梁的受力是不均匀的,为了安全,我们要找到受力最不利的那片梁,用它来控制其他各片梁段设计。
对于这某一片梁,m沿桥梁纵向是变化的。 对于空心板,其横向连接一般用铰缝,小箱梁的横隔板比较少的情况下,横向连接刚度小,跨中和L/4处采用铰接板梁法,支点处采用杠杆法;而对于T梁,横向连接一般用多道横隔板,横向连接刚度大,跨中和L/4处采用刚接板梁法,支点处采用杠杆法。 m沿桥梁纵向的变化为:从支点到L/4处直线内插过渡,L/4处到跨中不变。 m=车道在横向影响线最不利布置值×横向折减×纵向折减 所谓横向折减和纵向折减系数,很容易理解了,当车道较多时,各个车道上的荷载很难同时达到设计荷载的数值,故需要折减,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概率问题,那么多车道上多辆车并排行走的可能性不大。 二、横向分布调整系数 其实,对于整体单梁而言,已经不存在横向分布系数的概念,这里说的横向分布调整系数=偏载系数(一般取1.15)×车道数×横向折减×纵向折减。 偏载系数:由于偏载,整体箱梁的各个腹板受力是不均匀的,有的受力大,有的受力小,但各个腹板是不能单独计算、单独设计的,整个箱梁是一个整体,而且单梁计算是不能考虑偏载效果的,各个腹板是一样来考虑到,故所有点腹板都按最不利的那个来计算。所以叫它偏载系数更形象,但它的本质是“荷载放大系数”。
这里有个小小的问题迷惑了我一下:既然对于单梁来说满车道布载是最不利的,那么就是说满车道的时候不存在偏载,何来偏载系数?在这里不要忽略了横向折减,折减后就有偏载了,呵呵,这里多想了一下。
可见,多片梁中一片梁的横向分布系数即每一片梁承担了多少车道;整体单梁的横向分布调整系数即整片梁承担所有车道后,考虑剪力滞(截面应力在横向分布不均匀)后的一个系数,其中偏载系数反映了剪力滞作用。
两个系数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乘以规范中的车道荷载计算梁的活载内力。 仓促之间难免有错误和疏漏,欢迎大家跟贴讨论,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