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桥设计步骤

saino 发表于 2007-3-25 13: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梁桥设计步骤
# s4 e) j( G: m3 v1 v, f- _6 d7 m! b一.主要技术条件: . W; j3 z% _! g' l' W* B
(一)设计荷载
" m5 ?% A, @0 e# f  (1)恒载 ! g" l3 q5 }$ y5 ^+ {( w. E) ?
梁体自重及桥面铺装:栏杆,过桥管线等; 9 {8 X0 a# y! B4 v
(2)活载 4 v6 R, S% V* \7 |2 k  n
汽车;挂车;人群;‘ ! m8 ^, C$ j8 `  @+ ^
(3)温度 0 q" P% j$ W# x+ z, z, ~4 s
  整体升温;整体降温;局部温度; " z( r/ b$ u+ i2 ]( E% L4 D7 g
(4)基础不均匀沉降。
3 q  o2 r/ @9 K2 J+ U. u  a(5)风荷载 $ l6 P: Q; Z- r0 k+ ]
(6)地震荷载
- P9 k* g9 x! f0 n, ?" X! b9 s(7)收缩徐变 7 k& O: m8 R  ]$ E
  冲击与偏载在活载输入中考虑
* o' E$ L2 R8 j3 [(二)设计规范 ( A; U% @* V+ D! y% o# s; W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 n1 A7 D0 y: ?4 A( M《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 c- ^+ t0 D# N$ y" H) y6 a《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89)
/ k0 r9 ^$ b$ ?; ~* r/ k0 N《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 Y) R+ ]0 B6 O! l( m/ l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7 g- x7 \: M5 M# T《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27-96)
  ]8 q  P  w& d0 u( o1 n* G, y二.尺寸的拟定
" }; ^0 ?9 h- U+ ?" m) X6 c4 j1,桥面宽 B=外栏+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车行道+分隔带+车行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外栏 4 w9 r( K" l  Z# ^( U- p" Z
2,支点梁高:(1)变高度梁 H支=L跨/18(左右)
4 }0 D1 v( L0 m: V* L( M1 k        (2)等高度梁 H支=L跨/20(左右) + ^) u% i/ ]: @2 n
3,跨中梁高: (1)变高度梁 H支=L跨/40 (左右)
0 S/ e" y* T9 {( a. Y9 N$ a4,翼板悬挑长度:Lb=B/4(左右)【最大值不宜超过5.5米】
. x( V, ]2 Z/ j5,支点底板宽:B底=B/2(略小取值)【斜腹板可取更小值】 ) r$ H) M9 x3 v
6,支点底板厚:hd=H支/8~H支/12
6 [1 H4 o8 [- i& a( P" f7,支点截面腹板厚:Hw=B*L/K*H支 (K=400~500) ) m1 V; l1 i( u7 W
8,跨中腹板厚仅与腹板预应力有关:Hw=0.25~0.40米
4 V; k) F6 z. w* Q8 C- W7 W+ E9,跨中截面底板厚:hd=0.25~0.35之间,与底板纵向预应力有关。
& {* t( @3 E- \6 |- O10,顶底板厚:hT=0.20~0.40米
3 Z& M2 {- k) ~4 I6 _+ z$ z11,关于横隔板的设置,仅在支点截面设横隔板,横隔板厚与所选定的支座上摆纵桥向尺寸相近。
7 D3 s+ O9 S0 l三,材料的选用:
5 S$ z( s+ d5 y3 b梁体混凝土一般选用C40~C60 5 [6 e. h6 v2 s6 t$ y6 B* t1 Q
预应力: . ~0 ]% G4 N0 i
(1)顶板束一般采用12-7φ5,19-7φ5,27-7φ5三种类型 $ K; N- k+ W3 r) U! p* d  c5 {
(2)底板束一般与顶板束相同
. ]  G* ]: s+ V- R6 h+ M(3)腹板束比顶板束小
1 ]) W2 Q" ~, aRby=1860Mpa 锚下控制张拉应力为1395Mpa
8 T+ g* @# b8 n3 n1 r- D(4)顶板横向预应力,现在比较多采用扁锚体系,最好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8 q5 l& X; Z; T/ U
(5)竖向预应力,较多采用φφ32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Ryb=1000Mpa,锚下控制应力为524.8KN ) v# D# W1 j" a. t3 y0 p
四.梁部纵向计算的内容和方法:
; D/ A. @1 Z. W0 _7 _8 N* J1 E7 @箱梁纵桥向静力计算分两部分(1)承载力极限状态(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 D' w" L4 o" O( |
根据边界条件和施工方法确定计算模式,运用院编PRBP进行上机计算
9 [. B5 J& N1 G; ~; b. |2 ]  b(一)计算的荷载组合
2 A3 W8 Y: c! `2 |0 ^(1)一期恒载+二期恒载+基础变位+汽车+人群 ) @( u% b# [+ ]0 S# T! }% I
    (《公规》中的组合Ⅰ) & d0 L8 o% J9 V7 D0 c/ g+ c' Q
(2)一期恒载+二期恒载+基础变位+挂车
* y' \8 q3 Q7 t) R; H(《公规》中的组合Ⅲ) # e# S4 t; D. g
  (3)(1)+顶升(5 ) , h8 r( T1 ?7 B% C
(《公规》中的组合Ⅱ) ) n9 V' c1 O7 c/ s) g* c8 u. ?
  (4)(1)+顶升( 10 )
, @( e) a8 K# T1 ~; x5 _- [  H(公规)中的组合Ⅱ)
, w- R  i; w; s2 z1 P- x8 t  (5)(1)+线性升温 # U6 L% D$ _7 |# T) Y! y; s
      (《公规》的组合Ⅱ) ) P# y! p: @6 E5 H
  (6)(1)+线性降温
* C, I$ w: c; m(7) (1)+摩阻力(1)
+ f7 A' O7 j) v0 R, b1 m(8)(1)+摩阻力(2)
$ e6 ?+ D4 b: Y(1)与(2)为相互反向的支座摩阻力
* Z+ p- L: }$ g6 c* @: C  L: X(9)一期恒载+二期恒载+基础变位+满布人群
8 t; Z  n1 H) o' l7 u# B(二),数据准备
- C  O0 G( y" B. @7 Z比较重要的数据 $ U& A) \  v4 A9 i  c  l  \
(1)单元及节点坐标 ( L4 S% n* E; T  \4 Z
(2)截面信息
+ M- @" P& Y7 e# S: J(3)材料与支承信息 : U" n7 D6 d$ k7 u: m% a
(4)预应力束信息
& i5 w8 h  M5 ~8 X(5)施工阶段 & h! a$ E& S0 V- ]# j( }8 [% ^
(6)运营阶段 2 i: ~! ]* ^. W0 A" Q
五,图纸组成 0 S8 M1 G) [6 ^& h, n( g& Z4 d
1,图纸目录及说明书
3 b: P0 c  l, g& Z5 j2 k2,梁部总图
# g6 T" h0 F: @- O3,纵向预应力束总图
; t4 k; p& {+ F  o& p- x4,竖向预应力总图(横向)
7 {+ L- O9 m2 _5,梁部横断面图 - R6 n' U3 F7 B. y
6,各块件普通钢筋图 ) b8 Z/ e& Q1 r4 Q/ D) A
7,锚下支承垫板,支座垫板,支撑钢管及锚具图   Q/ C9 I% M6 Y
8,桥面铺装,栏杆,泄水管设计图
/ z! J$ m7 U/ {+ y8 a9,桥面照明及灯柱设计图
' O, n; ^" b) C/ G8 {10,施工步骤图(提供不平衡弯矩)
' w/ Q1 C) U2 \, A' M/ T2 Y11,预拱度及设偏量表
/ R0 P+ w" V" |, Q9 U. S12,过桥管线图
- u* H) B) Y) r0 c$ z  S4 V$ m13,其它

评分

参与人数 2堡币 +4 收起 理由
子菁 + 3 我很赞同
技术型工人 + 1

查看全部评分

精彩评论倒序浏览

1.8万查看40评论

miclewqg 发表于 2007-3-29 13:54:59
说得多好呀,平时用得多,却没注意总结,今天看到了
举报 回复
redfox221 发表于 2007-4-9 10:14:04
我做设计基本就是这个步骤,谢谢
举报 回复
cmbc_wjb 发表于 2007-5-3 19:41:17
不够完善,有时间了,我发个比较完善的给大家啊
举报 回复
liuzhiguo 发表于 2007-5-7 12:24:59
还不错,在详细点就更好
举报 回复
zhangchang... 发表于 2007-5-13 00:05:59

看法

根据内容说是桥梁设计步骤不够确切。
举报 回复
hou456448 发表于 2007-5-15 16:48:59
越细越好呀,让大家好好学习!
举报 回复
fydmcdlh 发表于 2007-5-19 17:01:50
这是新规范 还是旧规范啊 ?
举报 回复
柏拉图的国... 发表于 2007-7-4 19:20:47

很有用,谢谢啊

很有用,谢谢啊,希望多发一些类似的帖子!
举报 回复
lin03xin 发表于 2007-7-4 20:40:57
:) 很有用,谢谢啊,希望多发一些类似的帖子
举报 回复
maosonghe 发表于 2007-7-21 21:10:02
谢谢 楼主 分享 !
; A' o# R7 Q& b9 a, [很有用!
举报 回复
zc_hit 发表于 2007-9-19 09:35:18
晕倒,2007年的帖子,怎么上面写的全是老规范!而且好像没有下部结构吧
举报 回复
darrel 发表于 2007-10-16 16:41:05
总结的很不错啊:P :P :P :P
举报 回复
archer 发表于 2007-11-12 16:25:30
做桥就是从上面向下面设计的,而施工是从下向上做的6 [/ O' M, {5 J
要具体的步骤的话,就要看是什么桥了" G2 I% G1 c/ y1 B' C! ~
3 n1 Z5 r+ O) Y# j8 L
楼主有的规范怎么都是旧的呀
举报 回复
jerlos 发表于 2007-11-29 10:54:04
其实并没有设计的步骤啊,怎能谈得上参考价值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