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37亿高速开工1年成烂尾 违规招商无人问责

redflag 发表于 2010-10-29 17: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1标段已经建成的路面上锈迹斑斑(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被迫停工的高速公路水阳江大桥(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高速公路的路基被当地群众挖成养鸭场(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工地上堆积如山的建设材料(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投资概算达37亿元;违规开工无人问责
据新华社电 高速公路建设原本是投资者普遍看好的项目,安徽铜(陵)南(陵)宣(城)高速公路在2006年引进投资建设仅一年,就陷入了停工状态,如今这一项目工地杂草丛生,设备锈迹斑斑,经济损失巨大。
投资概算达37亿元的这一全省重点工程,为何开工一年就变成了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违规招商
项目法人不具备建设能力
安徽省交通厅基建处章后忠处长介绍,2004年8月,省Government明确这一高速公路由交通厅负责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安徽交通投资集团作为项目业主。而铜陵市Government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北京中技投资有限公司,与宣城市Government共同出资,成立铜南宣高速公路投资公司开始筹建这条高速公路。通过北京投资方的运作,这一高速公路立项通过了省发改委等部门的核准批复。2006年5月,这一项目开工建设,然而开工仅几个月就陷入停工状态。
省交通厅的负责人认为,铜南宣高速建设的项目法人并不具备建设高速公路的经验和能力。
违规开工
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
针对这一高速公路的停工,章后忠处长认为,主要是因为资本金的筹措不到位,资金链出现断裂。
按照国家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关规定,资本金不得少于项目概算投资的35%。这一高速公路概算投资37亿元,就是说该项目的资金不得少于12亿元,而铜陵市引进的投资方,在该项目投资上,项目法人一直没有进行开工前的审计,没有达到国家的有关规定,最终难以获得交通主管部门的开工许可。
省交通厅在对铜南宣高速公路项目监督检查中发现,项目未依法向省交通主管部门报送建设勘查设计招投标情况和工程施工招投标情况,未依法向省交通主管部门申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批以及开工前审计等。铜南宣高速公路投资公司总经理古劲松算了一笔账,停工三年,3亿多元的贷款,每年利息支出1700万元,三年支付利息5000多万元;同时,这一高速公路无法按计划发挥效益。三年的收益损失超过2亿多元。此外,建到一半的建筑实体,绝大多数需进行质量鉴定和返工,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无人问责
何时复工遥遥无期
记者调查中发现,至今没有一个部门主动向社会说明情况,也没有一个部门对此进行问责,更没有一个部门承担责任。到目前,当地Government和相关部门也无人知晓高速公路何时才能复工?
据了解,在2007年工程停工之后,省交通厅多次约见宣城、铜陵两市Government和省交投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会商如何推进项目复工问题,但至今无任何进展。

精彩评论倒序浏览

3668查看7评论

心水清明... 发表于 2010-10-31 15:40:24
这种情况在全国可能还不是这一条。
举报 回复
stzgd 发表于 2010-10-31 19:28:59
闹剧闹剧...
钱被人已经搞走了吧....
举报 回复
yinhuhnt 发表于 2010-11-2 08:45:38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只是大部分没有报道或者被禁止报道而已,国家的钱就是这样被大把大把浪费掉,中国的建设体制,往往是一把手在某发达地方旅游,看到什么好看的东西,回来后,不管合不合理,不管资金够不够,先上马再说,这种人,该杀!
举报 回复
onebook 发表于 2010-11-2 11:39:31
中国存财富黑洞 9万亿不明不白分丢?2010年11月01日 14:56一财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8条据《新世纪周刊》报道,"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收入倍增"的概念,对此,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认为,没有好的机制保证,"收入倍增"的幻想不过是变成"支出倍增"的现实,比如物价上涨和税负增加。

他指出,虽然中国农民近几年生活状况明显改善,但这种底层的改善是和对中层的剥夺的相关的。症结是中国可以腾挪的空间非常有限,所做的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因为中国社会已经形成巨大的财富"黑洞"。

10月31日,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十二五"改革国际论坛上,孙立平称,这个"黑洞",将发展成果的相当一部分吸收进去,因此剩下能够分配的非常有限。这个"黑洞"有多大,据他估算,2009年,Government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的财政收入约11万5千亿元,占了GDP的三分之一。据另一名学者王小鲁的计算,2008年,中国有9万亿元的财富不清不楚的"分丢",就是"分没"了,这部分也占三分之一。"加起来就是GDP的三分之二。令人震惊。"

孙立平认为,正是这个财富"黑洞"导致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总是在打架。而这种事情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产生的,"中间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就是机制出了问题。"

他说,谈收入分配,已经不能用工资的概念来理解了,而是应该考虑怎么解决中国资源和财富分配的问题,建立新的资源分配机制。他也告诉财新记者,如果"利益集团"不打破,社会力量无法介入,这个问题无从解决。"中国已形成一种趋势,即权力在强化。"孙立平说。
举报 回复
onebook 发表于 2010-11-2 11:40:35
本帖最后由 onebook 于 2010-11-2 11:42 编辑

37算什么?9万亿.呵呵,这根本不是贪官不贪官的问题,是体制和制度有问题。看着就让人闹心哈。
举报 回复
lgh-126 发表于 2010-11-2 19:32:04
这样的问题,很多地方都有,在我们亲爱的祖国。
所谓“祖国各地都一样”。
举报 回复
caokuan 发表于 2010-11-8 03:11:31
烂尾工程不止一个,只不过这个有点大而已!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