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2#块浮吊安装
% P# d5 L5 S7 O2 W* {
6 j4 B* |0 g0 I% ]% f2.1 准备工作
. h6 k9 c7 R: t7 y/ N, U+ e& c# @3 r: G" T- ?
2.1.1 第一次胶拼前,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主持召开了胶拼施工准备会议,会议上主要布置、落实各部门、各班组的准备工作情况,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分工。
. U% I3 x1 g" J2 \) F9 D9 \0 k2.1.2 技术部门做好施工前人员培训,对操作班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主要内容有1#,2#梁段悬拼技术交底、环氧树脂胶粘剂涂抹技术交底、临时张拉作业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熟悉胶拼的施工工艺及相关的技术要求,以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同时试验部门检查所有原材料是否检验合格,张拉顶、表配套标定情况。! y a2 @) B4 F5 g
2.1.2 物资部门准备好相应的物资,主要包括环氧树脂、预应力材料及做好其他小型机具准备。小型机具设备见下表:: ], |6 Q+ Q3 [6 _3 X- ?
2 d* {, v: N5 A; a, N
名称 单位 数量 用途 备注
; B( G1 W( i& j4 m环氧树脂搅拌桶 个 3 拌制环氧树脂 7 l4 B6 v2 k: e" c: V
电动搅拌器 台 2 拌制环氧树脂 备用一个
" h b Y' L, T- a3 ^5吨倒链 台 8 梁节对位置 备用二台
- U9 X: m$ ]2 |& U, [$ u: ^塑料桶 个 8 盛放环氧树脂
: u- j, s! k, ^: A2 @4 I喷灯 台 2 如有雨水时烘干涂胶面 4 g2 N; B7 T4 t& A$ X9 H
砂轮磨光机 台 2 修整混凝土匹配面 : j) _. C9 a4 _0 e; `
电焊机 台 1 加固临时拉杆座 & j: k, i. V4 r4 N d+ {# D
2.1.4 机械部门检查落实250t浮吊,Y60型穿心张拉千斤顶,65t汽车吊准备情况,检查性能是否良好。
5 R) ` ~ E7 i4 R. O+ W7 J2.1.5 生产调度部门对人员进行分工布置,胶拼过程中安排试验人员现场值班,安排专人进行起重指挥,布置所有的材料、机具、设备上墩就位。
6 K/ r, w# A! `" @) C' m( f0 v2 v, f& }: r
2.2 环氧树脂胶拼材料及性能6 G; I- M- s0 B4 ]2 \2 [
$ r: z. r+ w4 b" L
2.2.1环氧树脂采用广州西卡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Sikadur31SBA S08拼装式桥梁构件粘接剂。
% S& `8 o! Q6 z2.2.2 选用的西卡产品主要性能如下:! O; H3 C1 O# o( w* }
1 类别:Sikadur31SBA S08拼装式桥梁构件粘接剂
2 a8 X% M) _! f$ }2 比例(重量比):A组份:B组份=3:14 t. R; a+ v+ U' [7 a2 g! _( T
3 施工温度:30-45℃
2 _9 ?7 ^$ o* y" k0 U4 涂敷时间:(35℃)40分钟. t" Z$ S" Q% Z4 v
5 初步固化时间:(35℃)90分钟
/ i) x! e9 q% @7 H6 U6 流淌性:不易流淌,能立面涂5~7mm
, m5 Z3 |- K# M) n1 Z- L2.2.3 考虑实际情况,延长环氧树脂初步固化时间,每次涂胶前要对A、B组份进行降温,但不得低于10℃。严禁对原材料进行冷冻处理。
# K! t# k1 `) u3 Z/ @6 z2.2.4 更换环氧树脂必须在取得相应的试验数据并进行模拟试拼装合格后,由试验室负责人报监理工程师同意后下达更换指令。; |. O; Q* k. |% b, C
2.2.5 操作人员在接触环氧树脂时应有防护措施,包括戴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1 q. C, }2 g! g
) v% x$ j! q8 g) Q
2.3 浮吊安装
8 ]4 ^+ K3 E, s2 k+ h" K6 e) }1 Z% c& O
2.3.1 浮吊安装前应检查其机械性能,并掌握墩身附近水位情况,以防工程船驳搁浅。( `1 {, u# u3 X/ j7 M
2.3.2 1#、2#块在胶拼前应进行试拼装,主要流程如下:
4 {7 j- Q# q; _9 Y1 梁体1#块在胶拼前由250t浮吊起吊放置在墩旁支架上,放置时考虑到0#块灌筑砼的需要,1#块与0#块之间保持0.5米的距离。7 }+ V& d6 I9 H! R* c) ~3 I
2 由汽车吊安装临时张拉底座,并根据梁顶纵轴线复核穿精轧螺纹钢筋的张拉孔相邻两梁段是否匹配。$ _" ?& x5 V" o7 P4 c& t& N
3 试胶拼前250t浮吊就位,通过梁体预留孔将梁起吊,浮吊由锚缆绳控制其前后左右移动,起吊时1#块比0#块低0.01米左右,将1#梁匹配面慢慢靠近0#块,为防止剪力键的破坏,在匹配面相互靠近的同时,梁顶及梁底各配二人,用方木垫在两块梁体中间。7 [, o) H6 {' a
4 利用两台倒链(垂直方向)将梁顶与墩顶支架锁定,以稳定1#块。待1#块稳定后,由梁顶及梁底各两台倒链(水平方向)将1#块进行试拼,察看匹配面之间的缝隙,若有相抵触,用记号笔做好标记。: i$ Y* B! q9 |/ w1 ?) r [; a
5 退出1#块,对梁体相抵触的部分进行打磨处理。
3 z! \0 o/ I. e0 K: x: R6 再进行试拼,察看并记录、标识匹配面接触情况,若拼缝基本保证在2~5mm,放松倒链退出1#块进行涂抹胶粘剂,否则同4、5款处理。$ m/ j ~( W0 C q1 b
2.3.3 准备正式胶拼前应清除涂胶面的的灰尘、油污等杂质。
6 ^# R3 q& o( Z* D2.3.4 安排两人将密封圈粘贴在预留钢绞线孔口的四周,保证孔口被密封圈完全包裹,尤其提出的是穿过腹板的预留钢绞线孔口受剪力键的干扰,在涂胶前更应注意保证密封。
; A7 i! u# ~+ M2.3.5 环氧树脂使用机械搅拌,搅拌均匀后可以进行双面涂胶工作。涂抹胶粘剂的厚度按照试拼装的缝隙确定,并现场抽查测量其厚度,单侧涂胶厚度控制在试拼缝隙宽度b的一半加1mm,即(b/2+1)mm。为缩短涂抹时间,涂抹时安排8人同时作业,涂抹作业应在40min内完成。
; _. k9 }. z6 D/ d/ [; g! C2.3.6 起吊梁体,正式胶拼,正式胶拼的梁节对位作业程序同试拼作业程序。在梁节接触前应将两节梁段位置通过倒链基本对齐,防止由于梁体的错移而带动密封圈位置的偏移。
; t- W+ _& C4 N: M$ F2 x/ F8 F2.3.7 临时张拉作业开始,由两台千斤顶同时分梁顶,梁底作业,以保持顶板及底板拼装缝面同时均匀受压。
6 j: R+ P" v: b* g; H2.3.8 临时拉杆的张拉按照技术交底进行操作。& k1 i5 E# J+ t# l& y4 D
2.3.9 张拉作业过程中,清理梁缝挤出的胶体。
5 H# S7 [. `0 m$ r' m( N2.3.10 胶拼工作完成后,拆除吊梁精轧螺纹钢。) x5 @ L, E( r. x
2.3.11 2#块胶拼工艺、流程同1#块相同。
2 ?- s+ u: M. Z' z
2 i& N% e% N: s! i3 预应力施工: \8 Y. ^ D! R
, Z- t1 g4 h. Y: i$ L, O4 V1 U3.1 临时预应力张拉
3 K$ s6 r6 n- ^, H
+ w5 V& U; p0 f: J7 ^3.1.1 胶拼临时预应力是通过张拉精轧螺纹钢的方式来实现。
5 K/ P+ ~( T4 m; N# @0 ~! U7 k3.1.2 安装钢锚座,检查钢锚座是否固定,检查钢锚座孔道能否通畅。; ]& a0 v' ]! |& n- h$ ~
3.1.3 锚具外露精轧螺纹钢长度不少于96mm。
8 u0 A7 j. [1 I5 {2 z( p4 |9 b3.1.4 张拉精扎螺纹钢施工步骤:
1 X# |8 S3 C" J' z/ b/ C) p0 b1 I1 安放精轧螺纹钢,安装锚具。
. J+ a9 d: u, t4 r' x. {2 M2 安装撑脚,并使精轧螺纹钢保持与锚板侧面垂直,撑脚平稳。
% @, W. u2 A0 r0 {2 k0 p3 安装千斤顶、高压油泵,安装配套油表。检查液压油有无杂质、油表和千斤顶的匹配。
: D+ ?" a( S% Z7 |4 试运行,检查管道密封情况,当出现漏油情况时应及时处理。; h( p" r9 E; h/ D0 j; T+ E" u
5 空转2~5分钟排除液压油中的空气。0 x y! ~9 r2 p' B; `4 _
6 张拉至初应力(10﹪σcon),停机丈量预应力钢筋外露长度和油缸伸长量。! ?5 \5 U8 L0 D( j
7 边张拉边拧紧螺母。
1 u+ Q# y* K7 v. P/ P" g8 张拉至100﹪σcon,丈量伸长值。/ M9 P0 z' Q( U1 S0 ` L
9 校核伸长值,填写表格。9 K, _2 X! p/ u6 m
10 持荷2分钟。
1 D6 s; b7 g2 j' u# m11 补足张拉力,在油泵开动时,压力表指针稳定时进行锚固,使用扳手和加力杆,拧紧螺母。 F. _& f- l2 D2 p- B
12 回油。& x0 ]4 w% d1 g6 h% K. s
13 二次张拉至100﹪σcon。
2 v" p/ O3 M3 w/ W14 重新检查并拧紧螺母。& g j& H$ N6 _# e. ~4 T
15 回油退顶,完成张拉任务。
* ?0 {# F* r: ]" p$ C3.1.5 精轧螺纹钢张拉后应做保护,防止人为碰撞,踩踢引起的螺母松动或防止预应力钢筋断裂伤人。( T% A5 U- F! @
; c5 o1 E1 ]/ Y s8 O* y
) C1 S. k1 b, m0 s* G* w3.2 体内预应力张拉
; _, B+ Y6 W+ h8 \. U) v) D1 z, w2 m: b; k
3.2.1 所有的预留预应力孔道在梁场均应进行通孔检验,确保孔道通畅穿束无障碍。
3 q: Y1 q5 q; ^8 Y7 r& w3 Z3.2.2 胶拼前应用密封圈对孔口四周进行密封,在胶拼时应用灯光察看或用直径90mmPE管检验孔口接缝处有无环氧树脂流入孔内,如有应在未固化前尽早清除,特别提醒的是穿过腹板的预留钢绞线孔口受剪力键的干扰,在涂胶时有可能存在挤出的环氧树脂流入,应做通孔检验。
}- a, g8 I# Q- L S: x& d, a/ ]! E& Q3.2.3 千斤顶和油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配套标定,并请监理旁站。9 I9 K; P! h1 a. B9 R) H# C2 Z# R. }
3.2.4 技术部门在第一次张拉前应对操作工班进行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熟悉张拉施工工艺及相关的技术要求,并计算每根钢绞线的理论伸长量,试验部门检查所有原材料是否检验合格,张拉顶、表配套标定情况。 q5 i5 S$ V* h1 D4 N
3.2.5 预应力筋全部采用符合国家标准GB/T5224—1995及美国ASTM416-94的技术要求,公称直径15.24mm,标准强度1860Mpa,计算弹性模量为1.95×105 Mpa。钢绞线在使用前必须对其强度、引伸量、弹性模量、外形尺寸初始应力进行严格检验,试验,按设计提供的相关参数对其引伸量进行修正,作为张拉的参数。钢束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 z- |1 u" R/ O; Q) b7 e
3.2.6 锚具、锚垫板、锚头、夹片、锚下螺旋筋,后浆管及排气管等采用成套产品,其产品质量符合国际上《后张预应力体系验收建议》下FIP93的要求和国家GB/T1437093《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要求。" A/ F Q% M$ F5 S/ L8 h
3.2.7 油泵到场后,首先检查升压阀和截止阀是否完好无损;更换油箱内的液压油,必须加到油箱的3/4位置;接通电源,查看电机及阀门等是否能工作正常。! G! B ]) n, W7 c4 s' U9 i' p( g2 g
3.2.8 查看各型号千斤顶在运输途中是否有猛烈碰撞痕迹,油嘴部位是否有损伤,接通油泵的油管试运行数次,确保无漏油。1 ]& F) m; C, W5 o1 f. i! J F/ W I
3.2.9 钢绞线下料长度:L=L1+L2+L3+L4+L5+L6+L7. K' [/ f. ]7 s# D9 t: {/ Y
其中:$ l- j& |' v- F" H. Z2 D
L1----孔道长度(注意加深埋锚钢筒的长度)' F. i8 U/ D5 s! k+ G" i" c9 a
L2----限位板厚度 ! X6 ^/ ~( P. O# ]
L3----工作锚厚度( ^* B' K, o9 M3 S3 }& v
L4----千斤顶长度(含前钢撑脚的长度)- O* S$ f) B. n5 k2 j, [, c
L5----工具锚厚度
# e: t8 D0 a" _& W7 T( e! N, q8 ]L6----外露长度(100mm)% T# L# [& a# y
L7----钢绞线编束时的焊接长度(200mm)3 o Y0 [5 s8 ]$ s7 I9 i. s
3.2.10 穿束前全面检查孔道,孔道必须畅通、无水分和杂物、完整无缺。制好的钢绞线束检查其绑扎是否牢固、端头有无弯折情况。穿束时核对长度、编号,对号穿入孔道。
+ }2 Y: N# p9 d" c. h' @3.2.11 由于受施工场地的限制,本桥的具体情况将每个1#至3#块采用人工穿索,4#块以后采用卷扬机穿索。 1#、2#梁段预应力筋穿束和张拉,均提前搭好脚手架平台,从而保证穿索和张拉能正常进行。% p: p3 f8 l! _
3.2.12 使用卷扬机整体穿束的方法:! J5 Z) Z' L/ p1 I
1 卷扬机固定在施工墩相邻的墩上,在已架设的梁段上设导向滑车,导向滑车的固定,利用箱梁预留吊孔来设置;
7 v8 E" ^- z! o: u$ o2 穿束前,先将钢绞线按宝塔形焊成锥形尖头,焊接时候焊接后端用湿布缠绕钢绞线,使其焊接温度不影响到工具夹片位置。锥尖用砂轮机打磨圆顺,然后把钢丝绳扣穿在整束钢绞线的锥头上,借助卷扬机拖拉,从而实现对整束钢绞线的一次穿束成功;1 v6 Q* s/ ^: O. W% g( p7 B
3 利用卷扬机拉束时,设专人指挥,使穿束工作在各点协调一致。
5 s0 R% s/ \# [+ w5 o2 H7 M2 l4 穿束施工步骤为:制作牵引头→布置、安装及固定好卷扬机、滑车等穿束机具→连接钢丝绳和钢绞线束→开动卷扬机实现穿束→根据所需要的工作长度,切割掉钢绞线束的焊接牵引头。
, W& t& j% d& s: _; R3.2.13 穿束时,应注意钢绞线的弯转半径不得小于其盘起半径,以防其受折损伤。+ A4 K. ^3 J7 a5 |8 `2 L
3.2.14 工作锚应与喇叭管口密贴,安装工作夹片时应用直径20mm的套管将夹片尾端调整平齐,并尽可能塞入工作锚内。按照上述类似要求安装工具锚与工具夹片。
! O4 ~% B3 H" w! R& r& L3.2.15 严格按设计张拉顺序(钢束序号)对称进行钢绞线张拉,两端张拉应对称同步进行,千斤顶顶升、降压速度相近。为保证张拉的同步性,张拉由专人指挥,分级施加预应力。预应力按照设计吨位的15%逐级施加,每级加载时间为30s,在0.15δk及1.0δk荷载级时应持荷3min。加载流程为: ) w0 [( ?8 F( m! h; @/ e9 T
0→0.15δk→0.3δk→0.45δk→0.6δk→0.75δk→0.9δk→1.0δk
2 G5 a, E2 p& h9 ] U% m4 _3.2.16 张拉开始前记录工具锚端面到工具夹片尾端的值a1,张拉至初始应力(设计张拉力的15%)持荷后测量并记录千斤顶活塞伸长量L1;张拉至设计张拉力持荷后测量并记录千斤顶活塞伸长量L2、工具锚端面到工具夹片尾端的值a2。+ @0 k( C" {" P9 C' K
3.2.17 实际钢绞线伸长值L:
; `$ I6 l& c6 w7 _ L=L2-L1-(a1-a2)+△L9 P4 N3 f0 t9 f9 p- I% D, E
其中:△L为0→0.15δk理论伸长量推算值。$ n& d' C, O$ u+ K" f" ^
3.2.18 实际张拉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控制在6%范围内,每端钢丝回缩量控制在6mm以内。预应力张拉采用应力应变双控,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伸长值作为校核(张拉过程中的理论伸长值及张拉控制应力详见技术交底)。 1 C7 y, Z3 H0 o k6 q
3.2.19 张拉时注意以下安全事项:8 d9 _- I; x, o
1 本工程预应力施工时均为高空作业,作业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高空作业标准者一律不准上岗。
& L( r9 i# l F! l" I3 d2 所有海上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后持证上岗,出海作业前必须穿好救生衣、戴好安全帽。
; o" x! \& B/ Z5 d3 张拉作业,张拉工应持证上岗。所有操作人员均戴安全帽,并在张拉区域设示警标志、派专人看守。张拉时,千斤顶后不得站人。非张拉人员不得进入张拉区。/ T2 g4 y Z3 ?3 e/ x. A$ B
4 张拉现场设明显标志,与该工作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 a- A+ N& ]7 x' d- F( J5 张拉或退楔时,千斤顶后面不得站人,以防预应力筋拉断或锚具、楔块弹出伤人。
, ?8 N$ ~ K! ?4 ?6 油泵运转有不正常情况时,应立即停车检查。在有压情况下,不得随意拧动油泵或千斤顶各部位螺丝。
* G0 x/ e% E h& g3 r7 作业应由专人负责指挥,操作时严禁摸踩及碰撞力筋,在测量伸长量及拧螺母时,应停止开动千斤顶或卷扬机。
6 E: G7 m6 u! Q4 z+ n8 在高压油管的接头应加防护套,以防喷油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