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sdbdyj 于 2011-10-15 14:33 编辑 - r. e2 Y5 M' Y4 [, @4 b% ^( y
( O, W, a; l2 a1 b' u0 M+ h& n
桥梁结构抗震体系应满足以下要求:8 P. Y2 X9 g1 A4 u' O1 D
1 有可靠和稳定传递地震作用到地基的途径;
0 ?& C2 z+ q2 \* g3 @# }2 有效的位移约束,能可靠地控制结构地震位移,避免发生落梁破坏;
$ d0 }7 P& k5 m T' o9 y3 有明确、可靠的地震能量耗散部位; . E( Q) V! _2 W1 j: @$ C
4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E- K& g( b' C; \4 V; d2 l# N5、板式橡胶支座的桥梁结构,如在地震作用下,支座抗滑性能不能满足7.2.2条和7.4.5条要求,应采用墩梁位移约束装置,或进行桥梁减隔震设计。5 B. i3 d7 f) H: t
构造措施:- [! S. w/ J$ R! I4 r5 b, B0 l
桥台不宜作为抵抗梁体地震惯性力的构件,宜采用滑动支座2 _/ g9 ]6 Y. w# a8 N0 Q, c
加密区的墩柱箍筋长度,其长度不应小于墩柱弯曲方向截面边长或墩柱上弯矩超过最大弯矩80%的范围;当墩柱的高度与弯曲方向截面边长之比小于2.5时,墩柱加密区的长度应取全高。
P' g% U% {0 G# S/ K加密箍筋的最大间距不应大于10cm
! b4 M- }+ s5 m- ^# t* a7 t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
4 P, p% ^$ Y2 A" x. z) Y; ^螺旋式箍筋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矩形箍筋应有135弯勾,并伸入核心混凝土之内6 以上;
8 P( D0 W; ^- P8 F; X, t桥梁的抗震措施不应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功能,对于按减、隔震设计的桥梁,抗震措施不应妨碍隔震、耗能装置发挥作用所需的位移空间。
- {4 K- x" S- N$ V( h- ~为防止桥梁结构发生落梁破坏,应采用有效的防落梁措施,如加大盖梁宽度。
4 J6 T Z, m$ G* H/ E5 D) H过渡墩及桥台处的支座垫石不宜高于10cm,且顺桥向宜与墩、台最外边缘平齐。
- y. L2 |2 } f; ~' H5 U5 v1 @ ? J大跨径拱桥的主拱圈宜采用抗扭刚度较大、整体性较好的断面形式,如箱形拱、板拱等。当采用钢筋混凝土肋拱时,必须加强横向联系。
" ]$ _! [, j+ N, n梁桥采用活动支座,不应采用摆柱支座。
2 y H% ?( E _/ Q4 |连续梁桥宜采取使上部构造所产生的水平地震荷载能由各个墩、台共同承担的措施,以免固定支座墩受力过大。6 L8 C" {: }3 k! t& p( P4 l
连续曲梁的边墩和上部构造之间宜采用锚栓连接,防止边墩与梁脱离。
; q) j3 m7 B+ _% T6 @: p桥台宜采用整体性强的结构形式。
$ l, p1 N1 u$ ]' u2 h" w桥梁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 a; v& ^/ E2 l$ a" U
基础宜置于基岩或坚硬土层上。基础底面一般采用平面形式。当基础置于基岩上时,方可采用阶梯形式。
L" h- _) Y$ \桥墩之间要满足刚度平衡,相邻联应周期匹配。6 I4 P3 J. z+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