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桩基负摩阻力问题好处理,就是在桩基施工之前采取填筑、预压。
" q( v/ M1 D9 Y" C3 z8 [ @/ A( j' {至于桥头跳车的问题,早在20多年前就听到“世界难题”这几个字。( z9 {( v. t. {- l+ g3 c' z
分析原因:
" Z. O; W7 w5 L2 @$ i1、地基受压沉降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有个漫长的过程& \, d. _' Z3 ?; V0 z
2、填料压缩、沉降也在同时发生,也不是短时间能沉降到位的
. v# D3 C( \9 R9 ?2 {9 B8 M- V3、施工差异、重视程度等都会使不均匀沉降存在很大差别。
+ e, }3 I$ b y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专业人士没有少花心思,但都是尽量减小差别,改善行车条件,不可能完全消除3 }; `5 w9 v: T5 D4 ~
如:' o! b. ?# |6 ?- m3 C6 x
1、提前做好桥台填前预压,让地基提早沉降到位
& y* A* }* q# t) v2、选择填筑材料,提高压实度操作工艺和改善压实机械
4 N7 c/ p* ]% R/ U; ?& s3、尽量减小填筑高度6 a6 _; a8 b* _1 B# Q
4、设计缓冲区(加桥头撘板)9 U( P1 G6 X" H4 V
5、将正交的伸缩缝故意做成斜交伸缩缝* p' A' g' s* B. i# B3 a& n7 `
6、尽量采用座板式桥台(先填筑完成后再钻孔完成桩基),让台背填料提前完成。7 h) y+ L! P9 U
其实这些办法如果都认真实现了,条件肯定有所改善。但落实到具体施工,总有偏差,总有投机行为,所以一个好的设计方案,没有好的施工控制,也是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