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是一段一段地建,而今是一步一步地挪。晾在桥上的车,其实晾着的是职能部门出尽洋相的脸面。
陇海路高架与中州大道互通式立交示意图
不出所料,郑州通车2个多月的陇海路中州大道互通式立交桥,终于堵成了一锅粥。在此之前,交警部门就向施工方指出,"肯定会造成交通拥堵";连普通市民都预言,将来这地方立马就堵。但是,造价6.5亿元的这段互通式立交桥,还是义无反顾地按规划建成并投入使用了。
如今乱成一锅粥的,是当地多个职能部门。他们被组织到现场会商此事,要求"近期拿出具体意见,优化相关的交通规划"。
对于木已成舟的偌大一个工程,所谓的"优化规划",无非是捉襟见肘的补救措施,而眼下首先想到的就是分流桥上的车辆,甚至连桥上的花坛还要不要,都被考虑进去了。本来是分流车辆的互通车道,如今成为城市交通的肠梗阻;本来可以在纸上写写画画的事,现在成为螺蛳壳里做道场。如此被动,无疑是规划先天缺陷所造成的尴尬。
实景拍摄
但是当地规划部门并不认为规划本身有问题,而是强调,互通式立交桥在设计时,"预测分析过车流量,但郑州这几年的机动车保有量在不断上升"而在陇海路高架桥施工前,国内多家设计单位估算了交通流量,给出了"到2030年也达不到饱和状态,仍可保持较高服务水平"的预期。结果连接中州大道的互通式立交桥一建成,规划就突然跟不上郑州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了。这样的"预测"和设计,不是一般的外行还真做不出来。
显然这令公众怀疑,是不是一项拍脑袋瓜的即兴工程。如果今天被召集到现场来会商的城建、交警、规划等众多部门,在立项之初就被请到那张可以描绘的白纸前; 如果施工过程中被"预言"在先的市民,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之前就被倾听与吸纳,今天的6.5亿还会不会这样花?今天的通途还会不会成为卡在城市当中的肠梗阻?
当初是一段一段地建,而今是一步一步地挪。对于有关职能部门来说,上马容易下马难。但是对于今天开车的市民来说,上桥容易下桥难。晾在桥上的车,其实晾着的是职能部门出尽洋相的脸面。在这段期待2年半的通途上,老百姓不会有看笑话的心思。花这么多钱造的桥堵成这样,他们的心比车还堵。
明明可以做成为民造福的新政绩,却造成了百姓吐槽的新堵点。这段立交桥,造成今天拥堵的主要原因是"9车道陡然减为4车道"。从这个菜鸟式的设计足以看出,整个交通规划属于闭门造车。至少在"纸上谈兵"的过程中,交警部门丰富经验的判断,并没有被采纳到规划决策中来。这种失误,是事后一百个诸葛亮都无法弥补的硬伤。
这是权力决策与科学决策没有好好互通的一项败笔工程。或许从工程的质量本身来说,没有太多的瑕疵可以挑剔,但是它的硬伤不在互通式立交桥上,根子还是权力决策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互通不通上。这才是城市规划建设最蹩脚的肠梗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