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当年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所写下的诗如今还在被柳州人传诵。弯弯曲曲的柳江,给柳州增添了几分婀娜,但也给柳州人民的出行带来了几分不便。
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有着2100多年建城史的柳州,才因柳江大桥的建成而结束了没有跨江公路桥的历史。之后,经过柳州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如今柳州市区跨过柳江的公路桥梁已有14座,城市立交桥8座,故被称为桥的“博物馆”。这些跨江大桥分别是柳江大桥、河东大桥、壶东大桥、壶西大桥、文惠桥、双冲大桥、红光大桥、文昌大桥、静兰桥、阳和大桥、三门江大桥、鹧鸪江大桥、白露大桥、广雅大桥。8座城市立交桥分别是:胜利立交桥、龙屯立交桥、阳和(静兰)立交桥、莲花立交桥、飞鹅立交桥、潭中立交桥、雅儒立交桥,三门江桥东立交桥、三门江桥西立交桥等。
这些桥梁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为城市的全面发展作出了贡献,为柳州的山水增添了美色。
柳州(壮文:Liuj couh)是广西第二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是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山水景观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生态工业城市,有着山清水秀地干净的美誉。工业比例在广西首位,占广西总工业1/4。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是国内”桥梁博物馆”,拥有不同类型桥梁18座。
柳江大桥是我国上个世纪60年代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全部使用国产高强钢丝建造的第一座T型悬臂加吊梁体系的大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大桥全长608.4米。其中主桥长408.19米,,由3个T构和挂梁组成,最大跨度124m,挂梁长25m,桥宽20m,采用双箱双室截面与三向预应力配筋。引桥长199.85米,桥面宽20米,车行道宽14米。下部结构利用原拟采用的120m钢桁架连续梁桥的桥墩,加固改建而成。大桥耗用国产钢材1515吨,水泥6081吨,耗资727.52万元。1966年3月15日开工,1968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 1963年,柳江大桥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由中国著名桥梁设计大师林元培先生主持设计,时任市政院副总工程师的刘作霖担任了柳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柳江大桥是林元培参与设计的第一座大桥,桥的主跨度约124米,是全国第一座T型钢构桥。是中国采用悬臂浇筑法建成的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城市桥。是当时中国第一,世界第十三的先进方案。该桥桥面结构独特,施工工艺先进,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该桥的建成结束了柳州以浮桥为交通桥的历史,促进了柳州河南片区和河北半岛的经济繁荣,为柳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柳州市城市建设志》记载,为了建设这座大桥,国家、自治区、市本级出政策、出技术、出钱,老百姓也拆过房捐过款。大桥建成后,不但使柳州南下南宁北上桂林更快速,还让“桂中商埠”更加活跃。透过几十年的风雨,历史一再证明,柳州每一座或每一批跨江大桥的建成通车,都会促进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的跨越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