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不少钱下载下来的,把相关说明贴上,这样大家就能更有目的性的下载了。
3.1.1上部结构桥型布置与箱梁一般构造
主桥上部结构为跨径72.5+135+72.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位于K264+195~K264+475。
桥梁桩号K264+088.924~K264+212.148位于A=299.923的缓和曲线上、K264+212.148~K264+371.212位于R=370m的右偏圆曲线上、K264+371.212~K264+494.5位于A=300的缓和曲线上。桥墩墩中心线按路中心线法线方向布置。
主桥桥面宽24.5米,分两幅,每幅桥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断面,箱梁顶板宽12米,底板宽6米,箱梁顶底板均设单向超高横坡,超高变化。
72.5+135+72.5米刚构墩顶0号梁段长10米,二个“T构”的悬臂各分为16对梁段,其梁段数及梁段长度从根部至跨中各为: 7×3.5米、9×4.0米,累计悬臂总长60.5米,悬臂浇筑梁段最大控制重量约为1679Kn。跨中合拢段和边跨合拢段均为2米长,两个边跨现浇梁段各长4.0米。墩顶处箱梁梁高为8.0米,跨中以及现浇梁段梁高均为3.0米,箱梁高度按1.8次抛物线变化;箱梁顶板厚为28厘米(0号块为40厘米);箱梁底板根部厚为90厘米,跨中为28厘米,箱梁底板厚也按1.8次抛物线变化;腹板厚度:0号梁段及1~9梁段为70厘米,10~12梁段由70厘米线性变化至50厘米,13~16梁段及边跨现浇段为50厘米。
本桥平面位于平曲线上,上构各节段长度按路中心线弧长沿径向划分,设计时钢筋布置均按路中心线处平均长度设计,施工时应根据块件具体位置和图中尺寸,对靠近块件端部的钢筋适当调整。
3.1.2预应力钢束及布置
①. 纵向预应力钢束:.纵向预应力钢束设置了顶板束(T)、墩顶下弯束(WC)、边中跨底板连续束(B)、边中跨顶板束(CT)等。各钢绞线规格、张拉力等指标详见有关图纸。锚具必须采用经交通部门鉴定的合格产品,保证可靠的锚固。
②. 横向预应力钢束: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BM15-3扁锚体系,采用一端单根张拉方式,设计张拉吨位为195.3KN,预应力锚具张拉端与锚固端交错布置。
③. 竖向预应力:竖向预应力钢筋采用屈服强度σs = 750Mpa级直径25mm精轧高强螺纹粗钢筋,采用梁顶一端张拉方式,应选用相应的预应力锚具。
3.1.3下部构造
主墩采用双壁墩,单幅桥横桥向墩宽和箱梁一致,为6米;顺桥向和箱梁0号块内横隔板厚度一致, 为1.4米。为提高主墩的抗船撞能力,将左右幅墩身底部船舶可能撞击点以下连成为一体,形成框架,并将承台做成整体,承台厚4米,将船撞力传至桥墩全部桩上。从提高抗撞能力、施工方便性和增加美观等方面考虑,承台底标高按保证最低通航水位时桩身不露出,使船舶不直接撞在桩身上。另外在承台周围、及墩身底部设置防撞护舷。主墩采用单幅4根直径2.5米的嵌岩桩,要求桩底嵌入弱风化层6米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