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河的汹涌,便有桥的飞渡。
从此岸到彼岸,是桥的宿命。桥,永远承载着沟通、交流和抵达。
桥,缩短了到达彼岸的距离,超越了惊涛裂岸的艰险。在桥上,我们平静地超越惊涛骇浪,把万水千山踩在脚底。
这世上,有许多桥。无论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还是简陋的独木桥,纤巧的铁索桥;也无论是石桥、木桥,还是水泥桥,它们都静卧在岁月的烟波深处,深藏着重重叠叠的脚印、车辙,日复一日地渡你到彼岸。
桥是沉默的,但桥的记忆却是青葱的。
桥往往镌刻着历史的伤痛、岁月的风尘和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桥也便有了性格,也便有了多姿多彩的故事。
天下最伤心的桥莫过于长安灞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多少离人,纷纷涌向灞桥,折柳赠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然后在纷飞的泪雨中,走向各自命定的归宿。于是灞桥永远笼罩着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永远飘飞着离人的清泪,让人听其名而黯然神伤。
西湖断桥则因许仙与白素贞之间人妖相恋的惊天爱情悲剧而铭刻人心。桥未断而肠已断。断桥,似乎成了凄美爱情的象征,它因传说而灵异,也因残缺的爱情而永生。
桥是有生命的存在。提到苏州枫桥,心中便会隐隐响起千年前那寒山寺清远的钟声,以及那薄薄的苍白的唐朝的月光。在时间的深处,枫桥与钟声,一动一静,一实一虚,站成世人心间不老的风景。而北京芦沟桥,则注定要承载历史的悲愤。屠戮、蹂躏和抢掠,日寇的滔天罪行,被沉默的芦沟桥一一记取。它是活着的历史,它的每一寸肌肤都带着硝烟味,永远鞭策着中华儿女:莫忘国耻,振兴中华。
桥是走遍万水千山的通行证,更是人们眼中和心中美不胜收的风景。“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在李白眼中,桥是如此轻盈、优美而绮丽。“二十四桥明月夜,何处玉人教吹箫”,月依旧,桥宛在,而朱颜凋落,美人飘零,在杜牧心中,二十四桥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的见证。
比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清寂与荒疏,“小桥流水人家”则洋溢着一种尘世的温暖和反朴归真的田园乐趣。这里的小桥,不必雕栏玉砌,或许它只是一根独木桥,亦或干脆就只有几块列石,但踩在上面,游子就有了回家的感觉,浪子就找到了回头的路。
人间的桥千千万万,但沟通天上人间的桥只有一座,那就是鹊桥。当所有的喜鹊一齐飞临银河之上,用双翼和身躯筑就奇幻的鹊桥,当银河的狂涛在鹊桥下逐渐平息,当王母的淫威已难以阻挡牛女相会的脚步,鹊桥,神秘的爱情之桥,便在天上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