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铺装厚度和高程哪个更重要呢?
在梁板架设的时候总不可能保证每片梁都能按标准丝毫不差呢/在做桥面铺装时就矛盾了,监理要求要厚度一定要保证,但高程也是一定要符合规范要求的
要按监理要求的去抬标高的话,整个桥面肯定就成波浪形 的啦,那平整度又不符合要求了?
大家是怎么处理这个矛盾呢>?? 整体统一加厚点嘛,抬几公分的高程,我想应该没问题。 我的经验是这样处理的:
1、支撑垫石高程控制,可以适当预留+1cm或-1cm;
2、梁体预制时参考预拱度大小,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尽量靠上限或下限;
3、桥面铺装厚度也根据规范允许范围内尽量靠上限或下限;
综合以上方面就可以控制好桥面铺装厚度和桥面高程 整体统一加厚,再调调引道的高程 在能保证最小铺装厚度的情况下,以标高控制为主;若不能保证的话,只有调整标高了! 就因为标高的事情,我被整死了去年!!!搞了我一个月,天天调坡!其实也没什么鸟事.主要关系没协调好!!!!!! 这本来就是一个矛盾。因为桥梁反拱的存在,铺装厚度肯定是不一样的。铺装厚度不一样,相当于结构承受铺装荷载沿梁长度方向是不一样的,结构的受力也就不一样了。若单纯保证铺装厚度,事必引起桥面的不平顺,从而导致结构在使用阶段的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增大了。一般情况下,结构设计都有比较大的安全储备,所以,通常还是以标高进行控制,使得桥面平顺,行车舒适度增加,对结构而言动力响应也小一点。 根业主、监理搞好关系,咋调整都没关系。 谢谢大家,我们在施工当中其实还是以标高为主要的,.厚度其次了,.
关键是标高控制不好的话,直接影响了后期面层施工质量.如果单纯的控制了厚度,使得桥面标高吃了面层的厚度,将来面层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也会引来麻烦的,
因为我发现面层施工质量不行,即容易上"黑名单",人家倒霉了肯定要找前期施工单位扯皮啦
不知道控制厚度为主的兄弟,你们又有什么依据呢.到时候不仅桥面坡度不顺,平整度差劲,关键是面层厚度不够了,人家怎么施工了..??? 标高控制,这也是设计时设置调平层的目的所在.........
桥面铺装控制
达到标高,这是必须的,否则桥面就不平了。所以标高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控制。反过来说,一旦桥面板吊装之后,桥面铺装再薄再厚,都必须使桥面标高达到设计要求。所以应该这样说:在控制盖梁(或支座)顶面标高的时候,是按桥面铺装的厚度来反算的,也就是说以铺装厚度控制;而在吊装后之后,应该按标高控制。
应该严格控制桥梁标高体系,如果桥面铺装太薄的话,就不行了,就应该考虑设计更改措施。 又学到好东西了。。。。 这个桥面铺装厚度和标高都很重要
桥面铺装厚度不够,监理单位不愿意
你的标高不够,面层施工单位不愿意
所以两方面都很重要
我的施工经验(大家可以参考,不足处大家批评指教):1、由于空心板的起拱原因,板梁架设上后,板梁的两端和中间的铺装不一样后;
2、可以根据板梁的实际起拱度来调整支座垫石的标高,使板梁的中间部位达到铺装厚度;
3、板梁两端就是根据标高来控制铺装面,这样铺装面就可以保证铺装面厚度和标高了
这样以来铺装的厚度就会加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谁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说说,我参考参考。 我个人认为,桥面铺装的厚度和平整度是最主要的,因保证桥面铺装不被破坏和行车舒适才是关键,从JTG F 80/1-2004的评定标准也能知道厚度的权值是3,平整度的权值是2. 个人认为:桥面铺装一般由砼调平层(或者称之为现浇层,对于板梁或T梁等来说,不仅起调平作用,还起整体化作用,加强荷载横向分配)和沥青铺装层(或钢筋混凝土铺装层)组成,实际上由于预拱度等原因使得梁体标高很难控制(当然盖梁标高和支座标高可能往往误差也不小),因此调平层是必不可少的,除非真是施工单位的控制水平特别高(精细化施工,各个环节加强控制,舍得时间和成本,在目前状况下哪家单位都很难实现),但调平层不是随便来调整的,需要在桥面测出各条控制轴线的实际线形,并计算出各个测点误差,采用拟合方法找出最优调平层线形(即误差最小化,尽可能使调平层厚度均匀),然后设计沥青铺装厚度进行施工即可。我在大跨径桥上用过,效果不错,小桥应该更没问题了,希望能有所帮助!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