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桥设计施工技术的现状与分析
最近开始做一些钢桥,可总感觉无从下手,规范也没有……等等,您做钢桥觉得哪些方面有困惑呢? 桥(钢结构)在日本很普及,但我觉得最大问题是防护,耐久性,疲劳以及噪声问题。计算相对来说比较明确,但构造问题一定要细致,特别要考虑施工的条件,可操作性。 本帖最后由 blueesea 于 2015-6-30 10:36 编辑看看葛耀君,苏庆田等译的《钢桥》,这本书的可读性极高,附上中英文目录对照 可以参考美国规范,国内的国标钢结构规范,以及日本的钢桥书!
个人觉得钢桥和其他材质的桥计算理论是一样的,主要是构造细部的处理上,施工可操作性上。 疲劳方面问题突出,且没有相关规范来支撑! 欧洲规范和日本的道桥示方书是很好的参考规范,但道桥示方书的中文翻译版质量不太高
也想说一说
应该说,钢桥(钢结构)在日本很普及,但我觉得最大问题是防护,耐久性,疲劳以及噪声问题。计算相对来说比较明确,但构造问题一定要细致,特别要考虑施工的条件,可操作性。 理论上应该没多大区别,主要是把设计理念贯彻的力度不够以及材料的的科技含量 钢桥是未来城市桥梁的发展方向,需要大家的努力啊! 现在国内做钢桥都是参考欧洲规范及日本规范,主要规范有“道路桥示方书”、BS5400、欧洲规范3等 设计的理念决定一切 我觉得观念欠缺,之前老板一直跟我说,方案比选评审专家都是些上年纪的人,一谈到钢桥就养护费用高什么的一堆理由 回复 4# jerlos翻译的书不要看。每次看翻译的书,都觉得很吃力,很痛苦。
要是英文原版的,就直接看英文的吧。老外写书,可以用很简单的词,把一个复杂的事情讲出来,很容易看懂。
咱们同胞巴不得把很简单的事情,弄的很复杂。创造很多复杂的名词,搞的人一头雾水。 德国人做得比较严谨,关于钢结构稳定的可以看看Din18800,或者经典的稳定理论
而有关疲劳的可以看看欧规3,BS5400或者日本道路桥示方书,再或者经验一点的看看AASHTO
课本推荐西南交大的钢桥或者同济吴冲老师的钢桥,各有偏重 中国目前做钢桥主要是借鉴国外的规范和已成桥的构造细节,虽然基础理论好像都一样,但更透彻的东西把握的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特别忌讳在设计中抄袭已成桥而不明就里。 本帖最后由 citron 于 2010-4-29 23:06 编辑
其实都是老问题:1.钢桥面的铺装,2、钢桥的防腐,3、钢桥的基本计算理论(如有效宽度的取值,对于宽度大的扁平钢箱梁的计算简化模型),4、构造细节及其对疲劳性能的影响,5、施工工艺,到底该如何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焊接变形、构件制作误差?合理的控制值又为多少?其依据是什么?6、模型试验,每个桥的重点或关键部位都会做足尺模型或缩尺模型静力(少量作了动力)性能试验,但至今未见统一的一套设计指南或基础性的理论出来,仅仅是验证了下结构受荷载没有破坏。科研做成了套钱的工具,且成果缺乏可信度,能借鉴的成果少。 本帖最后由 citron 于 2010-4-30 17:22 编辑
常用的钢桥:小跨径板梁桥(含组合梁桥),中跨径的桁架桥、拱桥、大跨径的斜拉桥、悬索桥。现转介绍几种典型的桥梁图片。由于日本在钢桥方面远远领先于我们,暂借他们的工程为例:
板梁桥就不介绍了,先介绍桁架桥:东京港临海大桥(在建),是日本最大的桁架桥,跨径为160米+440米+160米,梁下是东京港的航路,梁下航路宽310米,梁下空间高52.5米。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