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筋主要起抗裂作用,放内侧与外侧没什么区别,只要满足最小保护层厚度即可。
盖梁计算大部分是裂缝宽度控制的,一般σss在180MPa(老规范时新规范小些但也差不多)左右。盖梁尺寸也可通过σss=180MPa估算。
新规范中关于弯起筋配置,只要混凝土与箍筋能承担的话,就不需配置弯起筋,而老规范中则规定60%由混凝土和箍筋承担,40%由弯起筋承担,若按新规范有些盖梁就可以不配置弯起筋,但为了和老规范结合,我们经常也配置了一部分弯起筋,不知大家怎么处理? 桥梁通对L型盖梁似乎无能为力! 仅供参考啊。 我刚看了下,反正觉得楼主的图不舒服.
不过给我学习还好.
回复 #20 HANFENG 的帖子
我们的做法是一般放在外边,侧面筋主要是用来防开裂的吧? 我看了图纸,好象是桥梁大师生成的,图面有待改进.侧筋应该在外侧
侧筋在外侧,起防裂作用 我看过不少设计院的盖梁配筋图纸,都不太一样.纳闷中..... 不知大家盖梁配筋有没有按新规范第8章的公式验算盖梁的抗剪承载力?按深受弯构件计算盖梁抗剪根本没必要配斜筋 习惯配骨架筋 不配弯起钢筋,这样相对比较节省
对负弯矩折减我一般采用规范上的折减后不小于0.9 折减
对于以上两点:配弯起钢筋还是应该看计算结果来看,规范规定箍筋和砼承担不小于60%的剪力。所以应该看看计算结果,不过箍筋和砼已经能承担所有剪力,那就不需要配斜筋了。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习惯配几根斜筋,呵呵,安全第一!
对于折减问题,规范上是说的是对于支座,我想盖梁来说柱子相对于支座相当大了,桥梁通考虑 0.85应该是合理的!
:loveliness: 就是中交一院,盖梁配筋要比桥梁通算出的多 谢谢楼主,一般来说如果柱距大了,两高就要高一些。 习惯配骨架筋 不配弯起钢筋,这样相对比较节省
对负弯矩折减我一般采用规范上的折减后不小于0.9 折减
对于以上两点:配弯起钢筋还是应该看计算结果来看,规范规定箍筋和砼承担不小于60%的剪力。所以应该看看计算结果,不过箍筋和砼已经能承担所有剪力,那就不需要配斜筋了。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习惯配几根斜筋,呵呵,安全第一!
对于折减问题,规范上是说的是对于支座,我想盖梁来说柱子相对于支座相当大了,桥梁通考虑 0.85应该是合理的! 现在这一块比较乱,不同的人做出的结果完全不同,我想能有大家一致认可的一些原则. 桥梁通算盖梁算是比较常用的了,顶一下~! 我一直用老规范的配筋,谁有新规范的配筋传一个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