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crazy 发表于 2011-11-29 19:34:41

    我都用近似的弯曲能量最小法啊,就是通常所谓的“刚性吊杆法”或者“柔性塔梁法”。
1、建立全桥模型
2、将斜拉索弹模提升100(或1000倍),不设初拉力。
3、一次落架计算成桥状态
4、上步得到的拉索力,作为初张力输入,并且恢复拉索弹模
5、重新计算成桥,根据结果微调索力。
    上述方法即为近似的“弯曲能量最小法”,也就是说此时得到的塔、梁弯矩满足弯曲能量最小原则。这一点是被理论证实过的,详见附件文献。同样,也可以不更改拉索弹模,而将塔、梁刚度减小1000倍,但此时若打开非线性,可能会造成奇异。如果只考虑主梁弯曲能量最小,则可以只减小主梁刚度。

ct3607 发表于 2011-12-26 16:10:37

下载了不少资料,谢谢各位的帮助,多谢

刍山 发表于 2011-12-27 15:05:14

用最新的TDV很方便,大家可以试一试

zl17252148 发表于 2012-1-15 11:27:15

比较认可59、62楼的观点。

wush 发表于 2012-2-26 19:44:29

{:4_94:}。。。。。。。。。。。。。。。。。。。。。

xionlan 发表于 2012-2-28 21:38:50

这个帖子里面回答的真的很不错,用midas的调索工具来调索,特别是计算成桥索力特别方便:
1.根据工程建立成桥结构模型;
2.建立拉索单位荷载及主梁恒载的条件;
3.输入单位荷载及恒载;
4.定义恒载及单位荷载的组合;
5.使用“未知荷载系数”功能进行未知荷载系数计算;
6.计算出来的未知系数就是成桥索力。
我也是这么做的

wlh2008 发表于 2012-3-1 20:23:05

还在学习阶段,觉得调索很复杂。

terzagi 发表于 2012-3-2 16:13:44

这个比较麻烦了,要找高手来指导,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了

西口河山 发表于 2012-3-7 12:31:16

粗浅地谈一下:

1、设计要与施工过程紧密配合,有些效应在施工过程中解决后就根本没有了,而我们设计中还计这这种效应。
2、合理得建模,我们每次计算计算的都是一个点,我们的参数选取,要与我们的分析目标一致。最简单得就是哪些构件重力效应不应该计入,那些构件刚度还未形成。
3、不要过分得依赖程序,程序只是个数学工具,计算中某个过程能否在实际中实现,是很重要的。不管是零弯矩法,还是无应力索长法,还是刚性支撑法。都要重视施工过程的合理性。

       我没有设计过斜拉桥,上学时只听老师讲过,自己偶尔思考过,毕业时,想写一个斜拉桥无应力索长的计算这样一个论文,导师不同意,说这个太简单。我想说的是,搞设计可以利用软件,但不能依赖软件。调索最主要的是靠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后建立合理的模型得到较为合理的索力。如果不注重过程,不注重合理的建模(我所说的不是你要建多真实,是要把参数取合理,参数的选取要根据你的计算目标来定,也许完成一个设计,你要建立N多模型,而不是一个模型)、不注重对问题的思考,调出来的索也是错误的。

zouli161 发表于 2012-3-16 09:22:55

“零弯距法”应用于斜拉扣挂索力确定的讨论
斜拉桥安装无应力状态控制法
斜拉桥安装计算-倒拆法与无应力状态控制法评述

sisong1932 发表于 2012-4-11 12:27:58

国际桥梁专家上官兴,这个上官老师估计也不会同意吧

gmda191 发表于 2012-5-15 23:53:05

这个话题很有意义,因时间有限,先在此留个记号,改天再参与讨论。。。。

Nevop 发表于 2012-7-5 16:53:52

FING1111 发表于 2009-6-6 16: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用midas的调索工具来调索,特别是计算成桥索力特别方便:
1.根据工程建立成桥结构模型;
2.建立拉索单位 ...

这种调索只能调出个大概数值,而且CIVIL自带的影响矩阵法中的矩阵只能适合线形条件。不知道你后续怎么处理

Nevop 发表于 2012-7-5 17:01:12

成桥索力可以通过CIVIL自带的影响矩阵算出个大概,也可以通过算节段重量根据索的角度算扣索索力,计算后再根据计算结果细致调整。实际施工中,工况和你预先计算肯定不同,建议这时候自己算出索力影响矩阵,其实就是几个方程组。确定目标向量,根据影响矩阵反算试调向量,这种方法看起来很理论,实际中很有价值,我在钢管混凝土拱桥吊装施工过程中用过,推荐试试。秦院士的无应力状态法在调索中也非常有价值,建议学习一下,软件方面奥地利的有限元软件TDV不错。

xionlan 发表于 2012-9-8 14:12:58

不错下载下来学习下 谢谢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斜拉桥调索技巧大讨论(如何又快又好的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