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99012323 发表于 2008-10-21 08:09:15

关于《公路桥梁抗震细则》抗震措施中11.2.1条的问题

最近买了本《公路桥梁抗震细则》在看关于6度区抗震措施的一般规定中11.2.1条
简支梁梁端至墩、台帽或盖梁边缘应有一定的距离,其最小值
    a(cm)≥70+0.5L,L为梁的计算跨径(m)
而我们在做的一般中小桥跨径在20m以内的盖梁在100~120cm。明显不符合规范要求啊。
不知道兄弟单位是怎么理解的。要是按规范的话以后小桥梁的盖梁宽度都要在140cm以上了。
希望大家交流一下

xxc426 发表于 2008-10-21 10:14:45

就是针对我国过去做的盖梁尺寸偏小才做的改变,须加大盖梁尺寸。对抗震有利。以前做的偏小,现在须改过来。

榕树下 发表于 2008-10-22 11:32:45

个人感觉比较难以理解,10m的小桥,80cm的桩上顶着150cm的盖梁。看条文说明是采用了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取值,但日本应该没有6度区阿,中国就会简单地照搬外国规范,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yjdzxj 发表于 2008-11-25 09:10:17

跨径较小的简支梁,如10m,13m的小桥,完全按规范定的话,盖梁尺寸太大,上部板显得很薄,非常不协调。
我们平常做的简支板梁桥,多跨的一般都采用桥面连续,和规范规定的简支板梁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现在的桥面铺装厚度一般在10cm以上,对于桥的整体性,抗震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因此凡是桥面连续的简支板梁桥可以不完全按抗震规范取值。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sunhao2006 发表于 2008-12-16 22:29:39

这个要求主要是为了防止在地震作用下落梁,以后确实需要控制这个的 !

tumuxm 发表于 2008-12-19 09:55:53

人行桥怎么办?30cm高的板子下面搞个150的盖梁?既然是公路工程我觉得是不是可以不予参考

zd_zhoulei 发表于 2012-7-3 17:31:22

刚想发表一个类似的帖子问一下呢,发现了楼主的帖子,我觉得这个规定确定考虑不周全,没有考虑到小桥的情况,像涵洞,虽然不是桥,不受这个规范约束,但是如果同样的理论应用过来的话,明显不合理。规范中用词是:“应”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我觉得应该在此处专门针对小桥涵作出一条说明,采用“宜”表示允许稍有选择。

有我_不空 发表于 2012-7-3 22:59:26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上是40+0.5L,可能就是发现公路桥梁抗震细则存在的这个问题才加以修正的。

zd_zhoulei 发表于 2012-7-4 18:09:11

有我_不空 发表于 2012-7-3 22: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上是40+0.5L,可能就是发现公路桥梁抗震细则存在的这个问题才加以修正的。

查看了一下2011版的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6度区是40+0.5L,7度及8度区还是70+0.5L。也就是说并没有根据桥梁大小对盖梁构造大小进行专门考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公路桥梁抗震细则》抗震措施中11.2.1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