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桩处理
我们这里也出现一棵断桩,断桩原因是因为浇注是堵管,工人盲目采用剧烈提升和下降导管的方式欲畅通导管,导致提升钢丝绳断裂 导管坠入桩孔,打捞无效。由于考虑到公司形象和信誉,领导决定废弃其实处理该类型的事故有好多方法,比如说二次封底还有三楼的意见也很好 二次封底有时不一定成功啊 钻浆补强是最好的办法 楼主是西科大的吧,校友啊,我也是桥隧的。有可能认识。 如果是因为导管提太高导致与混凝土分离的,其实可以及时处理的,精确计算混凝土面位置,以及导管长度,放个球在料斗底部,上接铁丝,计算铁丝长度,铁丝比导管长一点点,当混凝土出导管口的一霎那,把导管插入原已浇筑混凝土,进行二次封底,操作难度有点大。 各位还有其他的方法解决实际情况吗?综合上面的说法,大致有三种方法:1减小损失(下策)2凿桩3补桩 我们以前遇到这样的问题处理采用的是接桩,就是由施工单位在断桩位置进行糟毛处理,然后重新浇筑砼,这个和二次浇筑砼应该差不多! 大家说的都很好啊
学习了 :victory::victory::victory:见识了 这种情况在我们这边一般是考虑将旧桩废除.一般业主和设计院都不愿意承担接桩等其它方案的风险...重新在原桩位冲孔或者是加大承台增加桩基.. 长见识了,我们一般是上部10米左右断破除混凝土,如果比较深了,就不好处理了。 如果断桩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可用直径较原桩直径稍小的钻头,在原桩位处钻孔,钻至断桩部位以下适当深度时,重新清孔,并在断桩部位增设一节钢筋笼,笼的下半截埋入新钻的孔中,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大伙的意见很好,给我设计和去现场指导都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小弟初入江湖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 接桩法
当成桩后桩顶标高不足,常采用接桩法处理,方法有以下二种。
1. 开挖接桩 挖出桩头,凿去混凝土浮浆及松散层,并凿出钢筋,整理与冲洗干净后用钢筋接长,再浇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2,嵌入式接桩 当成桩中出现混凝土停浇事故后,清除已浇混凝土有困难时,可采用此法。
(二) 补桩法
桩基承台(梁)施工前补桩,如钻孔桩距过大,不能承受上部荷载时,可在桩与桩之间补桩。
(三)钻孔补强法
此法适应条件是基身混凝土严重蜂窝,离析,松散,强度不够及校长不足,桩底沉渣过厚等事故,常用高压注浆法来处理,但此法一般不宜采用。
l,高压注浆补强
(1)桩身混凝土局部有离析,蜂窝时,可用钻机钻到质量缺陷下一倍桩径处,进行清洗后高压注浆。
(2)校长不足时,采用钻机钻至设计持力层标高;对桩长不足部分注浆加固。
(四) 扩大承台粱法
1. 桩位偏差过大,原设计的承台(粱)断面宽满足不了规范要求,此时采用扩大承台(粱)来处理。
2. 考虑桩上共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可用扩大承台(粱)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组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扩大承台(粱)断面宽度的同时,适当加大承台(粱)的配筋。
(五) 改变施工方法
桩基事故有些是因为施工顺序错误或方式工艺不当所造成,处理时一方面对事故桩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要改变错误的施工方法,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二种。
1.改变成桩施工顺序
如桩布置太密不便施工时,可采用间隔成桩法。
2.改变成桩方法
如成孔桩出现较大的地下水时,采用套管内成桩的方法。
(六)修改设计
1. 改变桩型
当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时,造成桩基事故,可采用改变桩型的方法处理,如灌注桩成桩困难时,可采用打预制桩。
2. 改变桩位
灌注桩出现废桩或遇到地下管线障碍,可改变桩位方法处理。如在江北区大石坝大庆村钻探基地8#、9#住宅就遇到地下5m左右处理有420天然气管线就是这样处理的。
3. 上部结构卸荷
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只有采取削减建筑层数或用轻质材料代替原设计材料,以减轻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 20# love16751
根据我的经验如遇到灌注砼过程中遇到堵管等造成断桩的最经济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就是重新下导管,进行二次拔球接着灌注,但在进行二次灌注时的各个环节操作,得严格控制,根据我处理过的桩径在1m-2m之间的桩基二次灌注后桩基检测合格率100%而且大部份均为Ⅰ类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