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跨市政道路的厂区间的钢桁架,功能是员工内部通道(不对外不过车)和管廊,目前我设计的是三跨连续桁架,30+66+13.5,桁架高度5.5米,由于13.5米跨太小,导致4号柱在恒活荷载下受拉,如果4号柱顶释放约束,则桁架的竖向自振频率为2.5HZ(目前为3.1HZ),为了保证不小于3HZ,我把4号柱上方的桁架竖杆继续向下延伸,按钢柱外包式刚接柱脚做法伸入柱墩内3米。这样4号柱作为固定端后,如果1,2,3号柱都采用滑动支座,虽然保证了温度作用下不产生内力,但整体模型的前几阶振型均为横向振动(自振频率为0.096,1.084,1.81,2.4),第三阶为纵向平动(频率1.58),且扭转比较严重,地震下1号柱位移太大(461mm);为了增大刚度,在2号柱顶设置了弹性支座,剪切刚度为4950,自振频率有所改善(横向振动自振频率为0.5,1.131,2.4),第三阶纵向平动(频率1.32),位移减小,产生内力,构件验算满足;如果在1,2,3号柱顶均设置弹性支座,自振频率进一步改善(横向振动自振频率为0.738,1.313,2.5),第三阶纵向平动(频率1.37),位移进一步减小,扭转效应减小,构件内力增大,但仍能验算满足。我想采用最后的方案,即1,2,3号柱顶均设置弹性支座,各位高手,帮忙给看看,是否合理,或者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改进措施,谢谢了。 4 X/ p/ f5 z# H( i,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