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桥头堡

zhangni 发表于 2007-5-11 08: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元潭村位于峦庄镇正南方向4公里处,辖12个村民小组228户860人,现有耕地540亩,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元。该村山高沟深,地域狭长,气候恶劣,自然条件和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该村支部有党员29名,其中女党员3名。近年来,村党支部在创建“五个好”党组织当中,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带领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使昔日贫穷落后的边远高寒村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令人羡慕的富裕村。元潭村党支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桥头堡
                     强班子,提素质,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支部书记张治业的一句口头禅。他始终把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和提高党员及村干部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为了规范党员和村干部的言行,村支部讨论制定了《党支部工作制度》、《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13种,坚持以规制范,以范制行,做到执行制度不走样。他们要求党员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到;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首先做到。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民主评议干部和党员大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寻找差距,剖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对评议出不称职的干部由支部进行诫勉谈话,交流思想,使其在短期内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对评议出不合格的党员,严格按照《党章》规定,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于有突出成绩的村干部和党员给予表彰奖励,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科技示范户的典型带动作用,推动全村经济快速发展。在加强班子建设的同时,支部一班人想方设法,多方筹资,2003年投资7万元建起了全镇一流的“两委”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做到了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通过这些有效措施,从而提高了班子素质,使班子工作有了较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一个班子的好坏,主要在于班长。张治业同志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时刻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今年3月的一天午后,元潭村一处山头上突然冒起一团浓烟,似乎是山林着火。接到报告的元潭村党支部书记张治业,此时正在为刚刚去世的父亲办丧事。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的张治业毫不犹豫,立刻拿起镰刀带领给自己家里帮忙的群众向冒烟的山头冲去……其实,这是一个群众在烧地边草,并没有起火,不过是虚惊一场。在对这位群众批评教育结束后,大家才发现,张支书头上还戴着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这样一个事事冲在前面的好书记,全体党员都在发奋拼搏,尽心尽力。
                      抓机遇,兴产业,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99年元潭村支部换届后,新当选的支书张治业面对面对百年不遇的98年7.9水灾留下的满目创痍,面对尚有一半人口未脱离温饱线的状况,狠下决心,鼓足干劲,决定大打一场脱贫致富翻身仗。村两委根据本村村情,认真讨论,并因地制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了本村三年发展规划。针对该村牧草丰富、富余劳力多的优势,制定了“内抓养殖、外强劳务”产业发展思路,结合千百万产业富民工程和双百活动的开展,积极结合两示范和旗帜工程的实施,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努力促进当年增收。特别是中央两个“1号文件”出台后,支委一班人信心更足了,决心以此为契机,反复宣传“1号文件”精神,从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的肚皮子、钱袋子都能鼓起来。在养殖方面,以科技为主导,以管理增效益,村支部多次聘请农牧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实地现场指导,举办讲座,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有效地促进农民增加了收入。村支部还不断探索“协会+支部”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成立了产业发展协会。今年,产业协会叩门招商,与丹凤客商陈建民签定了60亩土地租赁种植红豆杉协议,成为全镇在产业发展当中的一处样板和亮点。截止2004年底,全村羊存栏500只,年出栏300只,种植药材200亩,劳务输出260人次,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18元。
                         排民忧,解民难,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元潭村党支部始终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支部工作的核心工作,始终把“体民心、合民意”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去。
根据本村自然条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实际,村支部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措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2002年,村上找关系,领导协调,在电力部门的支持下,延伸高压线路3公里,改造低压线路4公里;2003年,县国土局在村上投资22万元完成了60亩蛤蟆嘴土地复垦工程,为群众新增耕地60亩修复河堤1200米,防洪加固工程200米;2003年,在县扶贫局的支持下,修建安沟口平板五孔桥,跨度40米,彻底解决了两片6个组群众400多人及学生上学的交通问题。2004,修复改造村组公路8公里。2005年,在组织部及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协调下,元潭高寒边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立项并实施,春季至今,已修建架通安沟8米跨度的石拱便民桥,桥头引线120米,填方加宽工程230方,修复粉刷元潭大桥,改变十多年半边无栏杆、安全设施差的状况,改线放宽学校桥头250米加固工程,完成了公路沙石化铺修,修建小安沟、瓦屋场、红岩、大屋场、阳坡5组80多户400多人的饮水工程,正在筹划建设村2层3间130平方的村卫生室楼房。
    “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近年来,村支部抓住省统战部联村包扶机遇,积极争取外来投资,狠抓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02年,投资10万元的福慧蔡委培小学正式建成,新建教学楼房2层18间,并于2004年建成砖木结构校舍7间。近年来,学校的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器材室等一应具全,新增教学设备十余种,整修操场,配备体育器材十余种。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改善学习环境,精心培育栋梁之才,使元潭教育事业再上台阶。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村支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他们不等不靠,率先在本村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经过支部扩大会议讨论、村民大会通过,对本村中低产田和五荒地集中连片实施造林种草,坚决实行封滩禁牧政策,坚持走造林、退耕、管护同步发展的路子。历年来累计退耕还林500亩,荒地造林400亩,林草覆盖率达到70%,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村上拉通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拉通了自来水,群众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小流域治理工程正在进行,旱涝保丰收的日子即将到来;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小康建设业绩日渐凸现。元潭村群众,正在村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昂首阔步于建设小康的康庄大道。
精彩评论倒序浏览

2491查看1评论

zhangni 发表于 2007-5-11 08:58:25

与风相拥

与风相拥

文/佳然

来自北回归线的风
一路向北,向北
唤醒沿途的生灵,温暖而清晰

她日夜兼程,还在路上
这里山峦未绿,心房却早绿了
熬过冬夜的心花,在春花之前吐芽

她说来就来,如约而至
布谷鸟细数着踏青的脚步
山泉,挠痒了冬眠中的山梁

她摆出各种姿势,引领视线
花骨朵静静地等待预产期
生命的孕育过程鲜艳而柔嫩

她抚摸到哪里,哪里就生机勃勃
残雪将体液献给草本根部
毛毛狗一摇,花粉抖落到对岸安家

她轻声呼唤,云雨同行
矿石和煤田像刨蹄的野马
播种的声音,恰如遥远的心跳

她一转身,达子香开了
漫山思春的脸庞互相映照
一种方言疾速融入另一种乡音

她开口一笑,林涛沸腾了
两座陌生的山峰有了密切关联
更多的山峦树木彼此相容

来自北回归线的风,将我拥抱,
将我和春天一起揽入怀中
吻遍我的每一寸肌肤

从此,血管不再低迷
生命不再混浊
春阳跃动,节节升腾


2007.5.8   于墨陶斋





文/佳然

来自北回归线的风
一路向北,向北
唤醒沿途的生灵,温暖而清晰

她日夜兼程,还在路上
这里山峦未绿,心房却早绿了
熬过冬夜的心花,在春花之前吐芽

她说来就来,如约而至
布谷鸟细数着踏青的脚步
山泉,挠痒了冬眠中的山梁

她摆出各种姿势,引领视线
花骨朵静静地等待预产期
生命的孕育过程鲜艳而柔嫩

她抚摸到哪里,哪里就生机勃勃
残雪将体液献给草本根部
毛毛狗一摇,花粉抖落到对岸安家

她轻声呼唤,云雨同行
矿石和煤田像刨蹄的野马
播种的声音,恰如遥远的心跳

她一转身,达子香开了
漫山思春的脸庞互相映照
一种方言疾速融入另一种乡音

她开口一笑,林涛沸腾了
两座陌生的山峰有了密切关联
更多的山峦树木彼此相容

来自北回归线的风,将我拥抱,
将我和春天一起揽入怀中
吻遍我的每一寸肌肤

从此,血管不再低迷
生命不再混浊
春阳跃动,节节升腾


2007.5.8   于墨陶斋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