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这个感受吧,预应力连续梁在配好钢束后,即使软件计算后主梁全部受压,并有一定的压应力储备,但是就算纵向还是要配普通钢筋。一种解释是钢束的预压力无法让混凝土做到全压,所以需要普钢。针对这个问题,提几个问题,作为启发,欢迎各位高人前来畅谈。7 N, k& u0 B* N1 e5 H6 y
(1)关于预应力钢束中普钢的配筋,不知道有没有权威的指导意见。比如以纵筋为例,有个设计院的图纸是外圈16mm直径的钢筋,内圈12mm,这种配法是凭感觉的吧,是这个设计院一贯的做法吧。这个普钢看起来是构造的做法,不是计算得出的。大家是怎么看的,都说说自己的设计院是怎么做的,比如内圈外圈直径一般多少,纵筋间距一般多少,等等。
: p/ o0 l& ?. x/ H6 h1 \(2)预应力连续梁中 普钢的指标有没有个经验值,比如每平米多少kg普钢。
. M3 N( U! k8 j. a! C, i: g( ?# P7 P(3)横向普钢 又是应该怎么配的
" |8 e- n3 H2 b/ S- B(4)预应力连续梁和普钢连续梁 的总的钢筋指标,有谁针对不同跨径做过详细对比,每平米分别是多少kg,就是想看下,当多少跨径是二者指标相等,大于多少米时,其中一个指标更经济,更有竞争力。最后再根据预应力钢束的价格比普钢每吨贵一定价钱(好像是贵2000元每吨),就可以大概知道跨径多少米时用普钢还是预应力更有优势。5 u y m% e5 _) \8 S+ p
(5)就计算而言,预应力连续梁纵向的计算,我们一般只计算预应力钢束的作用。那个普钢的作用在纵向模型中是无法计算吧,大家是根据什么原则确定的。规范中好像也没有说怎么配这个普钢,各个设计院不会是拍脑袋的吧。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 Y/ t* Y5 F# t,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