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C:/Users/REDFLAG/AppData/Local/Temp/artEE31.tmp早在1859年,奥地利工程师约瑟夫·郎金就写出了悬索桥“自锚”的设想,美国工程师查理斯·本德在1867年申请了自锚式悬索桥构思的专利。 : ^# Y8 S7 E, K j$ l8 a7 ]6 D1 \
file:///C:/Users/REDFLAG/AppData/Local/Temp/artEE42.tmp1915年德国建成主跨185m的科隆-迪兹桥,它是采用木脚手架先架钢梁,后挂主缆的。选择这种桥式的主要理由除美观外,是担心地质条件不允许修建锚碇。
$ V2 l4 w) n( H4 Y2 rfile:///C:/Users/REDFLAG/AppData/Local/Temp/artEE43.tmp基于同样理由,德国在1929年建成主跨315m当时欧洲跨度最大的科隆-米尔海姆自锚式悬索桥。后来的发展,除了因为它没有锚碇,还因为它按弹性理论假定进行设计比较简单。
K; f! \" Q" i4 Q7 p2 [) N0 @file:///C:/Users/REDFLAG/AppData/Local/Temp/artEE44.tmp1990年日本建成主跨300m的北港桥,1999年韩国建成主跨300m的永宗桥。 9 f7 p" t H# l& e9 _
我国在2002年建成主跨70m的桂林丽君桥,它是我国第一座自锚式悬索桥,2002年7月开工的苏州竹园桥(40+90+40m)我国第二座,天津子牙河桥(46+115+46m)是第三座。
7 R3 s/ K1 S* v8 B# |" G" @. |
2 h; V( I. y* d5 s) L, z$ Q( E“自锚”即不需要一般悬索桥的巨大锚碇,主缆锚固于边跨主梁的跨中或端部,由主梁承担主缆的水平分力和竖向分力。为此必须先架梁,后挂索。它的主要优点除美观外,节省了巨大锚碇的工程费用,也给软土地基不便建造锚碇的桥址提供了修建悬索桥的方法。由于它的施工程序与悬索桥恰恰相反,主梁又要承担主缆传递的力,故只能达到中等跨度。跨度再大就不经济了。 ! c7 C( P0 M( k8 k7 Z2 n/ F
& z% q) J, g, a. a2 |0 A
自锚式悬索桥的另一特点,即为了减小主梁承担主缆的水平分力,往往加大主缆的矢跨比,例如北港桥(日)为1:6;永宗桥(韩)为1:5;中国丽君桥为1:5.49,这显然大于有锚碇悬索桥1:10的矢跨比。由于跨度较小和主缆直径相对较小及主缆如此陡峻的纵向坡度,不可能采用常规的紧缆机、缠丝机、缆载吊机等大型机具进行施工;先架梁,后挂索,可以不必采用传统悬索桥的猫道进行挂索。 " m$ D' \" m% L,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