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的悲剧-武汉长江三桥10年维修24次-希望大家补充一些桥梁事故,让人警醒

lgh-126 发表于 2010-9-27 14: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2010年09月27日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近日开始为期40天的局部封闭维修,这已是这座投资11亿元的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10年间的第24次维修。桥龄10年,维修24次,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一座桥如此不“健康”,不得不令人对桥本身和维修的质量担忧。
据了解,此桥最近一次大修是去年7月到9月间,桥面用的是美国进口环氧沥青混凝土,耗资逾亿元。当时,面对市民对此桥“屡修屡坏”的质疑,有关方面自信地说“至少要管6年”。可实际上通行不到3个月就又修了一回。现在主桥桥面已出现数十个坑洼,所以不得不再次维修。
导致维修“短寿”的原因,据说是维修施工没有保质保量。当时负责大桥维修的公司解释称,花亿元动大手术,用的是进口新材料,但为了赶工期,施工用的是“土办法”:在没有等到混凝土自然干透的情况下,采取高温油炉烘干,使得沥青黏合强度、硬度都大打折扣。
这种“牛拉火车式”的“创新”施工,难免会陷入“屡坏屡修、屡修屡坏”怪圈。如此折腾,不仅是浪费资源、浪费资金,维修过程造成交通堵塞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每次大桥维修动辄数十天几个月,封闭、打围施工,致使交通堵塞,有时长达几公里,怨声载道。
白沙洲大桥是武汉长江第三桥,与1958年建成的万里长江第一桥相距数公里,长江一桥50年才大修过一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设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建筑技术越来越好,建筑工程质量却越来越令人担忧,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原本缓解交通压力的武汉长江三桥如今成了武汉的一个“堵点”。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精彩评论倒序浏览

4374查看10评论

kuangren20... 发表于 2011-2-8 13:32:24
现在的工程都是在赶时间,为了政绩却牺牲了质量和安全
举报 回复
deus_ex7 发表于 2010-9-28 08:32:49
设计、业主、监理和施工,各个环节都缺少有力的监管,要改变还是应该从体制上着手
举报 回复
such 发表于 2010-9-28 09:36:39
“屡坏屡修、屡修屡坏”

可能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极有可能是社会问题——某些人不想真正把它修好,为啥,修好就断了财路……

可能这样的人不但有,而且也许还不少……暴露ZF的一大弊病——只管投资(GDP),不管效果如何(民生)
举报 回复
witty 发表于 2010-9-28 16:37:39
这个桥的桥面系是钢箱梁上铺混凝土,目前国内技术还不能解决如何是混凝土与钢箱很好的结合
举报 回复
心水清明... 发表于 2010-10-1 22:08:47
市政道路经常维修似乎很正常,好端端的路,只要领导一看不顺眼,便会莫名奇妙地换路缘石、铣刨,然后再加铺。
举报 回复
hsj73 发表于 2010-11-2 21:08:10
桥上车辆也是比较多的,钢桥面铺装维修工艺很重要,需要象做工艺品一样,赶工就没有办法了,很难能达到效果
举报 回复
songry87 发表于 2011-3-7 11:24:18
最后一次修的时候采用的是双层美国环氧沥青铺装,厚度达到了夸张的7~8cm,业主也是下了大本钱的。问题可能有两点:一是施工的水平怎么样,施工单位有没有减铺装厚度,降低沥青用量(基本是肯定会减);二是这座桥本身桥面用的是栓接而不是常用的焊接,桥面上一个一个的螺栓肯定会导致那些地方应力集中,表面上盖一层沥青混凝土看不出来而已,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用什么都白搭。
举报 回复
songry87 发表于 2011-3-7 11:25:33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说的赶时间恢复通车,武汉三桥通车压力太大,一中断交通下面天天堵车。
举报 回复
腾哥 发表于 2012-2-17 10:09:03
这应严格追究施工单位的责任
举报 回复
山药蛋科... 发表于 2013-10-11 12:09:36
体制问题,施工质量问题,新技术没有好好发挥好的效果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