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 特别有三招

zxl1921 发表于 2006-7-28 06: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今年大学毕业生有几成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怎样评论?通过对百所高校五千多名学生和40多家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团中央学校部与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完成了2006年“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会予人启示.
大学生——薪酬、地域、发展机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风向标”

  截至今年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百所高校5000多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学生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比例为27.25%。从参加调查的学生所属专业看,“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签约”的比例分别为,农学78.38%、管理学58.02%、工学55.44%、法学37.85%、教育学33.33%、医学31.01%。其中,在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这一结果与人们的一般认识有一定距离。

  薪酬一直被视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根据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六成以上(66.10%)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观。如仍有45.93%的大学生担心到基层和西部工作会限制个人的发展,有六成以上的人对到基层和西部工作持不太赞成的态度。

  从本项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对求职过程中所遭遇问题的反应,以及对就业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反映出“求诸己”的传统心理,从自身寻找问题的原因,不怨天尤人。


用人单位——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是大学生主要能力

  报告对44位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以及具体部门的负责人所进行的访谈结果显示,从用人单位对各种能力的要求的普遍性来看,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65.9%),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56.8%),然后依次是自我表达能力(54.5%)、专业能力(47.7%)和外语能力(25%)。

  有77.3%的用人单位(34家)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情形,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用人单位对大学课程设置方面的态度似乎比大学生更明确。在接受访谈的44家单位中,有59.1%(26家)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22家)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两者存在相关性。


报告背后——三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首先,择业观念亟待转变。根据本次调查,大学生由于自身及其他方面一些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少不切实际的地方,而这些观念确实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形成了较大差距。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劳动密集型是其突出的经济增长特征,因此,不可能提供足够的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现阶段大学生须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

  调查显示,对社会兼职表示认可的学生高达55.65%,因此,在重视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如何平衡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的关系,成为学校教育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

  同时,相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需要深入下去。报告显示,在关于“对于国家和各地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认识程度上,“非常了解”的学生仅占2.56%,“比较了解”、“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分别为23.77%、58.39%和13.93%。可见,在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层面上仍须加大力度。

  此外,针对目前用人单位某种程度上存在的“高学历崇拜症”、“唯实践论”等现象,消除对应届大学生的偏见,消除人际关系等在求职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当务之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