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台湾海峡隧道的构想
5 \4 Y( T1 A$ O# |
, |- h+ g" K& o- [2 s6 p# V 英吉利海峡隧道激发了人们更多的想象。白令海峡隧道、直布罗陀海峡隧道都已开始了方案研究和论证。中国人能不能在21世纪有自己的台湾海峡隧道呢?
2 j9 s$ E6 X. ]& k0 K. D/ A( G) k+ H9 O( g
1.愿望和需求
' _. a, }. `3 K$ P4 R R
7 J+ t( D* p+ a 密切台湾和中国大陆的联系是海峡两岸以及海内外炎黄子孙长期的共同愿望。建设台湾海峡隧道必将促进海峡两岸的来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富强。
H" R; H, A1 |! m1 o) T; o( G0 f1 _
目前台湾资本在大陆的投资已初具规模,95年投资额达60亿美元。海峡两岸经济互补、互利,共同繁荣的前景是乐观的。台湾的经济辐射自然会带动福建的发展。隧道两端地区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台湾海峡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连成一个高效的交通网,必将促进地区和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
# [3 |1 J8 s6 h& K4 u9 a, r3 @1 ^6 @4 e" g" v: ^- i9 R6 ]1 d7 [
?预计该海峡隧道的交通需求将是巨大的。台湾2100万人口,即使每年有1/3到大陆探亲、观光一次,往返就是1400万人次。中国12亿人口,即使在60年内每人到祖国宝岛旅游一次,每年往返就是4000万人次。如果考虑大陆民工可能去台湾做劳务,以及商务与国际旅客,估计每年会达到6000万人次,这将近是目前跨英吉利海峡客运总量的2倍。自然,还会有其它货运业务。
; F; |: R- \1 a- ?" S' r- `. d$ B; o1 t3 ~5 F! n, |1 T3 }
2.地理与线路
* n8 |! F4 n+ g1 B" M+ u% v! ]* S' d- y3 }2 u7 F5 e* O# K
台湾海峡最窄的地段是从福建福州市附近的平潭到台湾台北市附近的新竹,直线距离约120km,海峡深度普遍在80m之内。计及隧道在两岸的延伸总长可能达150km。这条线路的两端均靠近台湾和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外,从福建的厦门经金门、膨湖到台湾的台南以北,也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好处是中间有几个岛屿,不过线路要长得多。(见图3). \) S9 @6 n1 y9 x2 I
5 o/ q1 A! }/ k0 f6 ~# j2 ^3 n3 s3.困难和问题
& K+ _8 L4 O. M/ K! S" q8 v0 @3 X& R* U: @: C6 G- r! L
显然,最大的困难是台湾海峡两岸的长期阻隔。然而,加强海峡两岸的联系,建立贸易和通讯关系,密切科技与文化的交流,毕竟是历史的潮流。建设海峡隧道正好提供了一种合作极好机会。
, q. v% Q$ |, S5 m% T, o; {( M
! X# O/ V7 l2 R; i( H- ]" m3 F 台湾海峡地层处于较新的地质活动年代,而且地震比较频繁。这需要对其工程地质作充分的勘测和论证。台湾海峡隧道很长,约为欧洲隧道的3倍,在通风设计、施工掘进方面也会提出一些需要专门研究的工程技术问题。' \0 i9 y) ^4 R0 Z. I0 {
/ X: d& G, t" H 建造如此宏大的工程,按目前价格就可能需要数千亿人民币。台湾海峡两岸近十多年来经济增长率均较高。预期到下世纪初,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英、法两国当前的总和。那时中国会有更强的经济实力。不过筹集巨额资金仍将是一个难题。是否借鉴欧洲隧道的做法,采用建设—经营—转让(BOT)方式,发行股票,向国际金融市场筹资等,都需要做深入的研究。
% a- s4 h+ W1 l. K5 |9 I& `. y, v3 G' h
% @0 Q; x9 d( @, j* c4.准备和时机0 r) N c$ |$ g ?- G! h
8 {, A$ L) `: m" R1 _
“构想”的提出可能引起海峡两岸和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他们将会各抒己见,进一步增加接触、探讨和交流。/ ]) s: M- ^, Y( F% Y6 F$ M4 h
5 r7 W6 c7 Z3 q 当前至少可以着手法做以下几件事:发起一个预可行性研究项目;联络海峡两岸和海内外有识之士共同研讨;进行海峡两岸的地理、地质考察。/ D- p. u' N/ I+ A
' x8 t0 _, S5 A; Y: O# `" l4 P 预则立,不预则废。台湾海峡隧道工程的起动必定要做长期的精心准备,反复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多方案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一旦条件成熟,不失时机地让梦想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