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35+50+35)m变截面连续箱梁的图纸及计算,请大家来点评

yujs 发表于 2009-4-1 14:33:25
哈哈,我也在一个月前刚做完一个变高度的30+40+30m的连续弯箱梁,我的经验是如果全桥布通长束的话,最好设计成单箱多室,这样才能有多个腹板布下通常束,这样施工简单,设计也简单,但是缺点是有些地方应力比较大,计算不太好控制。如果在跨中布些底板、墩顶顶板短束的话,计算好通过,也不需要过多腹板布通长束了,故可以做成单箱单室,但缺点是需要设置人洞,设计、施工都比较麻烦。跨中40cm腹板厚,已经够了,不用再加了。我的设计图纸如下:[img][/img],[img][/img],[img][/img]

评分

参与人数 1堡币 +2 收起 理由
辉哥 + 2 感谢点评,希传上你的图纸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 回复
yanghb_200... 发表于 2009-4-7 16:43:54
图纸好像是程序出的,
* u4 y9 j3 z( ]( _+ z4 ]- v# B我现在正在做得一个连续梁,也是这个风格的, 三种通常钢筋,腹板确实有点薄了,我两根19的, 中腹板45.边腹板50。7 }1 m" ]% ~# U( [
个人觉得,这种配钢筋的方式,可能在预应力钢筋用量上多了些,但是配短索最大的毛病就是齿板板和局部受力的问题比较难控制。
* @5 S( J! L! I8 C还有一个问题是,横梁处由于横向预应力钢筋的开槽,纵向钢筋保护层有点少。横向预应力钢筋的开槽位置不知道可不可以适当调整一下。好在纵向钢筋比较平。
举报 回复
胖胖 发表于 2009-4-8 17:14:59
学习了,提点个人意见,设置双室的好处是布置钢束确实方便,缺点是刚束力臂较小,预应力效应不如顶板束经济,此外,多一个腹板后恒载增大不少。12.8米的宽度,也可以考虑单室,如果悬臂过大,可以考虑采用顶板横向预应力。个人观点,再次谢谢楼主分享资料。

评分

参与人数 1堡币 +2 收起 理由
辉哥 + 2 感谢点评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 回复
davidleo 发表于 2009-4-22 21:11:06
1米划分一个单元?是否太密?通常都是按3~5米划分的吧?初学,如果不对见谅!
举报 回复
davidleo 发表于 2009-4-22 21:37:16
单元划分过多,而且支墩处有明显构造错误!没有你的截面拟合文件,但是支墩处下缘有明显突变,两支墩下缘抛物线不对称
举报 回复
happyzhebi... 发表于 2009-4-23 08:04:37
我个人觉得计算的时候在施工阶段的定义不怎么好哈,你这个箱梁应该设置有横隔梁吧,它的自重对结构的影响不能忽视。其次是在预应力张拉和孔道灌浆一般考虑在一个施工阶段哈。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提意见哈。
举报 回复
davidleo 发表于 2009-4-23 10:29:17
另外,根据规范,只有特大型桥重要性系数才取1.1吧!此桥应属大中型桥,重要性系数取1.0即可
举报 回复
zyq_csu 发表于 2009-4-24 14:35:44
横隔板对结构的受力基本没有影响,只是影响支反力。
举报 回复
majian 发表于 2009-5-15 11:03:01
楼上有位老兄提到真空压浆的问题,对于这一块不是很懂,在此想请教各位一下,上次专家审图提到压浆应该采用微膨胀砼(这点我认同),但要详细给出膨胀剂的指标参数,我们以前没给过,不知道怎么给,哪位老兄指点一下,谢谢
举报 回复
maxiaodian 发表于 2009-5-18 15:38:30
太好了 ,我正做一个32+50+32的现浇箱梁,正发愁呢 . O0 D; ~: g5 G8 G
好好参考一下 。谢谢了楼主。桥头堡的这种做法鼎力支持 嘿嘿
举报 回复
qb3.03 发表于 2009-5-19 19:52:59
我的看法
& B4 R7 S( F0 ^) _! ]& f1、取2室是合适的。2室和单室比,更有利于布置钢束及抗剪的需要,避免了布置横向预应力。
/ Y" L7 y* a: q( s2、横梁按普通钢筋结构做。悬臂3.9米,跨径5米,2层直径32的钢筋应该没的问题的。建议支座间距取6.4米。
8 ]' J# F! w: q; H3、竖向钢束间距15cm,不满足规范要求。(1.6倍的波纹管直径)15-17的塑料波纹管10cm多。# @7 g6 G  \7 h6 S+ C( j) l# L) f" n4 o
另:
- Q- l% C' C  y  讨论:梁底调平块是否可以去掉梁底预埋钢板?
4 V0 M: w9 _, P' v5 c5 f' x        1、理由:支座有上钢板存在,此处重复。- {- M3 ]2 n% M) c
        2、要预留支座锚栓孔,施工麻烦。

评分

参与人数 1堡币 +5 收起 理由
redflag + 5 解疑答惑,感谢您的劳动!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 回复
qb3.03 发表于 2009-5-20 14:25:18
关于配束:
5 k* O3 A2 \( B" B( V0 u1、看了下楼主的模型。在通常+短束模型中编号为10和11的短钢束,过墩顶下弯至梁底张拉,个人觉得不妥,可以取消这种束型。
! [3 J" U. T9 y) e# H2、顶底板短束建议用小束,7股或者9股,施工方便些。. G4 ~+ a# w; U$ U" W  O2 B
3、个人比较倾向于通常束+短束的布束方式。' }% J/ ]0 b+ @& u& _
另:楼上也有提到是否采用全预应力构件?不妨大家讨论下,什么情况下采用全预应力,什么情况下采用A类?抛砖引玉,希望大伙多提宝贵意见。:lol:

评分

参与人数 1堡币 +5 威望 +2 收起 理由
redflag + 5 + 2 解疑答惑,感谢您的劳动!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 回复
fcbarcelon... 发表于 2009-6-7 12:26:35
16# zyq_csu
$ C8 V1 Z8 U9 }6 e* g* f2 F感觉40cm的腹板布置2排15-17的钢束确实有点紧张
举报 回复
xcp2008 发表于 2009-6-8 19:06:23
我看过了,模型未加入横梁重,我自己的模型加上横梁后,抗剪不够,截面不满足,个人认为应该加大腹板宽度,请高手指教,谢谢
举报 回复
心水清明... 发表于 2009-10-30 12:51:50
这种跨径我们作过不少,但还是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