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由于海峡、江河存在,陆地被分割,并造成交通障碍及文化差异。连接海峡、江河两岸主要有三种方式:轮渡、修建桥梁和修建隧道。轮渡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且不能直接连通,造成人员物资转运十分麻烦。修建桥梁往往受跨度、水深的影响,且建成运营后也同样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而修建隧道既在运营后很少受气象条件影响,又能保持连续通行。世界上已建成了许多隧道,更多的正在研究中。
; s7 ]/ e P: q8 C+ g 日本关门海峡在本世纪40年代即用隧道连接,以后又建了桥梁,是世界是上最早的海峡隧道。经过艰苦努力,日本于1988年建成了青函隧道,使本州——北海道之间实现了铁路运输。 ( }$ P! O% N b6 O& ~
英法海峡隧道从拿破仑时代(1800年)以来就曾两次开挖,但都停了下来。1993年隧道全部贯通,投入运营。 # }4 b+ |: s# Q
1996年,丹麦大海峡隧道竣工,它把丹麦和欧洲本土连接起来,实现把瑞典和德国连成一体的计划,从而使欧洲范围内几乎都能陆路相通。
( Q# ?" c1 H, c 直布罗陀海峡通道从七十年代开始调查,最初有桥梁及隧道两个方案,从摩洛哥的丹吉尔向北的海上距离约28km,海峡水深300 m,桥梁方案在技术上十分困难。现在方案初步确定为桥梁和隧道的组合方案,即在航道下用隧道,其余部分架浮桥通过。这个海峡通道和仅是两个国家间的英法海峡通道相比,它将连接欧亚及非州两片大陆,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U0 |9 t# C( r# V8 [7 S
在亚洲,计划修建隧道的还有日韩隧道、台湾海峡隧道、马六甲海峡隧道、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巽他海峡隧道、宗谷海峡、间宫海峡通道。日韩隧道经过约十年的勘察及方案设计,至今,日本侧佐贺县的呼子长400m左右的试验斜井已经开挖,对地质地形状况有了很好的了解。现在,该通道被构想作为亚洲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有多个方案正在比选之中。 9 ?' _- m0 n v! a$ O1 d3 G
台湾海峡隧道目前由清华大学进行可行性研究。鉴于两岸的政治形势和技术条件,初步估计最早要到2030年才可能修建。
6 \' n/ P7 p B( l$ K p- C* {关于马六甲海峡,从该地区发展需要来看,是引人注目的通道。
2 g4 h5 b" A, \8 T7 s 巽他海峡隧道正在日本及法国的帮助下进行调查。海峡原为火山岩屑堆积体,海底深部状况不明,水深100m左右,中间有岛屿,施工比较方便(将由地质状况来决定合适的施工方法)。 / |# b6 l8 m6 z5 ^( L5 F
关于宗谷海峡,间宫海峡通道,因眼下考虑的仅是输送西伯利亚、萨哈林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需要,故至今未进行勘察。
9 O/ _( F) a% z8 k1 E 至于白令海峡,曾有筑坝发电之说,撇开其长度,由于水深不太大,如果选用合适的方案,作为运输通道也是可能的,它的实现将把亚欧大陆和美洲连接起来。
& A+ [! z$ n% O6 O6 u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许多越水隧道成功的建成运行的事实使得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已意识到“遇水架桥”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在许多情况下以水下沟通两岸比建桥更为优越。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已建成的水(海)底隧道已超过10座。在上海的黄浦江先后修建 了打浦路、延安东路和延安东路复线三座城市道路隧道;1999年初,又建成了两条上海地铁二号线黄浦江区间隧道。计划中的轨道交通明珠线还将建成4条黄浦江隧道。已建成的黄浦江隧道均采用盾构施工。黄浦江吴淞口隧道拟采用沉管法。9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除建成了众所周知的多条黄浦江隧道外,还建成了广州珠江沉管隧道和宁波甬江沉管隧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座水底隧道都是由国内的技术力量设计和施工的,其运营情况和防水效果都十分良好。京沪高速铁路穿越长江的南京上元门隧道已由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完成初步设计。该隧道采用沉管隧道方案,沉埋段长1930m,全长5765m。由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承担编制的武汉长江水底隧道(含地铁)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已于1999年6月完成,该隧道也拟采用沉管隧道方案,沉埋段长约1300m,全长约3.2km。正在规划研究的水底隧道工程还有:连接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渤海海底隧道,长约57km;连接上海和南通的长江水底隧道,长度约7km。
" `- x( O# s x) @1 V, E6 g- ` 此外,我国香港已建成5座越海隧道,它们全部采用沉管隧道的型式。我国台湾也修建了高雄港跨港隧道和新店溪河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