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板梁 梁格法 MIDAS计算
请问一下有没人做过空心板梁 用梁格法做静载实验的计算?我一直搞不懂 静载实验 梁格法的时候 横向各片主梁之间 应该采用何种虚拟梁联接(就是虚拟梁到底怎么弄?包括释放梁端约束,特别是关于释放梁端约束这个地方 希望大家进来探讨一下)
布载的时候 车道怎么加?是采用横向联系加载 还是采用车道加载? 或者是虚拟梁? 我做出来以后 边梁的内力比次边梁 或中间的某个都还小!
回复 fenghan 的帖子
虚拟横梁的刚度不能无穷大,而是根据实际截面来确定!
个人见解:对于老式的小企口缝,虚拟横梁要释放转动约束,交通部新颁通用图大企口缝构造,不应该释放梁端约束;
荷载效应系数中的分母是活载(汽车荷载)效应,即弯矩内力,考虑冲击系数,不用考虑组合系数,详细见《大跨径混凝土桥梁试验方法》;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回复 6# heshulin 的帖子
横向虚拟梁中间设节点,节点释放转动约束
至于虚拟梁的刚度和界面取值,请学习《桥梁上部结构》该书
虽然个人感觉次书也没有讲清楚怎么取值
但是也算比较靠谱的了
边梁的内力小很正常啊,一般控制内力的都不在边梁,都在此边梁或次次边梁,因为在设计的时候采用内力最大的梁进行设计,在荷载实验的时候们也要用控制设计的梁来衡量加载效率,因为边梁的内力小,抗力大,用它控制荷载试验时没有意义的。应该用控制设计的梁来取加载效率,这样的试验才是有意义的。 虚拟梁一般是根据横向联系的刚度,此时一般是采用横向联系加载吧,要释放其中虚梁的约束的 回复 3# wanggangqiao 的帖子
你好 谢谢你的回答请问这个时候横隔梁的梁端约束释放是应该怎么释放呢?是释放一端还是释放2端呢? 如果是释放梁端的话 那不就是等于一个连杆了么?这样的话不就是成了只传递虚拟梁的轴向力了ne ?
其次。如果释放一端那么弯矩还是会想没有释放的那端进行传递呢! 另外一端不传递 这样不是还是不准吗?
只释放一端,精度能满足的 回复 5# wanggangqiao 的帖子
我当时就是按照释放一端 但是事实上是 没有释放的那一端的弯矩要大一些,被释放的那一端弯矩小一些,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好的处理这种梁格呢? 顶,学习了顶,学习了顶,学习了顶,学习了 1. 将两根纵梁间的虚拟横梁在湿接缝处分割为两个单元,然后定义其中一个单元的湿接缝处节点为铰接即可。此时不能同时对两个单元的共用节点定义为铰接,只需定义其中一个单元的共用节点处定义为交接即可。不然共用节点可以绕y轴和z轴自由旋转,结构将发生奇异。
回复 摩羯轮 的帖子
请问一下加载效率 分母的 设计活载标准内力值 是说在标准活载 不加组合系数的情况下的内力吗?
同时,我做了一个梁格法的模型, 我在采用梁格法做简支空心板梁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在正载作用下 查看内力, 一共是13片空心板梁,当查看弯矩的时候,弯矩图是对称的,1-13根都对称1和132和12 3和11.....对称,
但是当我在查看剪力的时候,就很奇怪 如果我不钝化虚拟横梁,那么直接查看的情况下 剪力图是明显的不对称,靠右边的位置的梁 在虚拟横梁上突变出来了很大的剪力,
当我钝化了虚拟横梁以后 我发现 原来 除开边梁的话 中间所有的梁片 2-12 3-11....都是对称的,但是,1-13是不对称的, 而且最奇怪的是,在车道活载作用下,2~13梁,均是从起点开始剪力最大,过渡到终点位置剪力趋近于0但是为什么1号梁 却是 反过来的呢?
以上内力均是在MVMAX下查看的!
补充:我的结构 我的车道荷载 都是对称加载的!
板间横向连接一般可添加虚拟横梁,质量为0,刚度无穷大,截面形式任意。对于不同单元,要释放同一端约束,即这个单元释放的是j端,下一个单元也要释放j端约束。 学习了,一直搞不懂
我回去学习学习在发表言论 学习了,谢谢各位~{:4_94:} 这个一直搞不懂
为什么要释放虚拟横梁梁端约束
怎么释放?
空心板铰缝、现浇湿接缝、现浇箱梁的虚拟横梁的梁端约束都是同一模式释放约束?
求解答。。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