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预应力结构如何建模计算
我正在计算一座体外与体内混合配索的连续刚构桥,在midas6.71中体外索的输入只在钢束特性筐中选择体外索就可以了,其他的同体内索的输入方法一样。程序在处理体内索和体外索时,除了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有所不同外,还有其它什么不同之处吗?鉴于体外预应力结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请问程序在计算过程中,体外预应力的“二次效应”,“极限应力”等方面是如何考虑的。谢谢!对于体外预应力结构,是否可以将体外索单独作为索单元建入,再用刚臂来模拟转向块的作用(将体外索转向节点与相应梁单元节点用刚臂连接),体外索的张拉力用初拉力的方式输入,采用这种方法分析,可行吗?我认为,梁单元的节点位置是建在箱梁顶缘中心的而不是建在截面的形心位置,这就造成刚臂模拟不准确。
各位高手有什么好的方法没有,请赐教! 问的问题很好,我也想知道.学习中~~~
就是没人回复啊
请那位高手帮忙引导一下也可以啊! 可以用索单元加刚臂模拟,不过这样和实际还是有区别的转向块两侧的索力差与转向块处的摩阻没法模拟 但体外索的张拉怎么模拟,对索单元施加初拉力吗,施加的初拉力是考虑用体外力还是体内力
体外如何加载预应力
在混凝土表面加载预应力,不知道怎么计算啊?? 是个好问题,我也正想知道,哪位高手指导一下..... “梁单元的节点位置是建在箱梁顶缘中心的而不是建在截面的形心位置”梁单元的节点位置是可以建在截面的形心位置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