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关于钢结构桥梁设计新规范中疲劳模型的问题
关于《公路钢结构桥梁规范》(JTG D64-2015)里的抗疲劳设计,条文说明里写道,在有限元模型中“将荷载模型三的轮载分别加载到加载区域1~5”,且每个加载区域的宽度为0.1m,
但在规范中5.5.2条中显示模型车轴载重的车轮面积是0.2*0.6m,
这样的话是继续将车轴载换算成均布面荷载居中施加到疲劳薄弱处,还是在这里要等效成一个集中荷载来进行加载?
要是有算例就好啊,期待中。 期望编规范的专家能出一个算例。
根据目前规范后附说明,本模型是在欧洲疲劳模型3的基础上修改车轮着地面积得到的,但是似乎这个宽度并没有修正。
欧洲规范疲劳模型参见 EN1992-2 traffic loads on bridges 第4.6节,对应图形为 figure 4.6
很显然在采用疲劳荷载Ⅲ横向位置分析的时候,建立的是局部模型,按轮载的面积以均布荷载的形式施加到模型上,如果需要考虑轮载横向位置的概率分布,则需考虑这个5个加载位置,每次横向偏移10cm进行计算,建议如果对中国钢桥规范有疑问的地方直接看欧规原版,注意二者的微小区别即可。
页:
[1]